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4月12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副刊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04-12] 豆棚閒話:秦王宮前十二金人

馮 軍

 歷史上,秦始皇用武力統一山東(崤山以東)六國後,為了鞏固秦朝的中央集權,行使了幾項政策:統一文字,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統一道路的規範。此外,還有幾項措施是看似分散進行的,一是李冰在成都修築水利工程都江堰,一是修築馳道,一是把天下的貴族和富人都集中到都城咸陽,再就是集中天下的兵器,熔化後鑄成十二座金人,立於秦王宮前。

 當然,這十二座金人並非黃金所鑄。古代也把銅一類的金屬稱為金,那十二金人,實際上不過是銅人而已。這一招很厲害,一方面天下的兵器都被收繳了,民間沒有兵器,想造反也不行,後來陳勝起義,軍隊拿的都是些農具之類,所謂「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又所謂「不用弓戟之兵, 櫌白梃」—當然最後還是把秦朝端掉了。另一方面,把兵器變成龐大的塑像,體現著秦朝的威嚴,對天下人來說,也不無震懾的效用。不知道古代有沒有今天的國族觀念,或是民族主義,否則這十二金人,必定也擔負著民族凝聚力的責任。

 這十二金人後來怎樣呢?劉邦入咸陽後,把它們搬到了長樂宮大夏殿前面;西漢末年,篡權的王莽又把金人身上李斯所擬的銘文銷毀;東漢末年,另一個篡權的董卓,遇上了「金融危機」,把其中的十個熔化了鑄銅錢。最後的兩個金人,在五胡亂華時,被前秦的苻堅銷毀,也鑄了銅錢,十二個金人全部消失了。曾經的兵器,變成了紀念碑,最後又變成了貨幣。歷史在推演中,充分體現出金錢的終極地位。

 中國歷史上,既有秦始皇把兵器熔作十二金人的故事,也有「鑄劍為犁」的成語。相比之下,後者似乎更明智一些。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