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4月12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副刊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04-12] 梁從誡看樓拆心如割

放大圖片

文:洪永起

 應龍應台「思索香港」系列公開論壇所邀,中國首個民辦環境保護組織「自然之友」創辦人及會長梁從誡,從北京趕到香港,為4月12日的論壇「我們的城市怎麼了?北京、台北、東京的城市眺望」任演講嘉賓。剛下飛機,他馬不停蹄地到香港大學會見傳媒。腳步有點蹣跚的梁從誡,動作很慢,卻是一步一步踏得實實的。記者想幫他提背包,他擺手阻止,很有力。

 已經古稀之年的梁從誡,目前正從事「吃力不討好」工作。成立「自然之友」搞環保,面臨地方保護主義就只能敗下陣來;支援北京古蹟保存工作,作為政協委員的他,多年來奔走呼籲保存古蹟文物,實際效果卻叫自己灰心。

追隨父親腳步

 「即使灰心,也不能放棄!要是放棄,那就更沒有希望了。正因為成功不多,所以更應該繼續努力。這是我為自己訂的一條難題。」許是追隨著父親——著名建築師、古建築保護者梁思成——的腳步,自言對保存古蹟認識不多,只是一個從旁搖旗吶喊的梁從誡,多年為了保存古蹟奔走,卻對於北京日漸消失的昔日風采,也感到無奈。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西城區一間典型的四合院被拆,我馬上寫信給當時的市領導。」如果是一般老百姓上書,大概就石沉大海,然而頂著「政協委員」的光環,也沒有太大用處。「後來我從拆四合院的建築公司人員口中得知,領導在我的那封信上批了一句話:『你們去和梁先生溝通溝通。』」

 梁從誡人老火氣盛。「一聽我就知道完了,肯定是溝而不通。他咋不說『慎重考慮一下梁先生的意見』之類說話呢?『溝通溝通』不就是說要他們去『說服』姓梁的嗎?」後來,建築公司果真做起「溝通工作」,請梁從誡吃飯,又奉上頂級好茶。但是,要拆的還是給拆了。

 北京,這個五朝古都,在梁思成梁從誡父子眼下,從古城牆,到四合院,老北京的一絲一縷,就這樣在北京人眼中消失。

古都變成二手香港

 建國後,北京曾有領導對梁思成透露,毛主席站在天安門上說,「將來從這裡望過去,要看到處處是煙囪。」如今不需站在天安門上,梁從誡也可看見到處是高樓大廈:「現在外國人把北京喚做『Second Hand Hong Kong』(二手香港),也就是說,北京連香港也不如。」記者沒有去揣測他話中對於兩個城市到底有何觀感,卻可感受到,他痛心自己所居住的地方。

 「現在情況最嚴峻的,主要是民居。故宮沒人敢動,就去動四合院。四合院是胡同的主要組成部分,把胡同拆了,把四合院拆了,全部變成高樓大廈,北京也不再是北京,是另一個城市了。」他說。

 是愛愈深,責愈嚴嗎?

 《美麗有罪》中,鏡頭裡飛舞的膠袋,或可說,是那個手持錄像機的男學生怪異。然而放到北京,這卻是真真實實的生活:「你到北京去看看,到處是飄揚著的膠袋。」梁從誡說。

 保存古蹟,卻看到,除了如故宮般不能動的古蹟得以保存下來,其他的如四合院,卻被推土機一一推倒。

 古蹟保存的失意,並不代表在環保工作中能得到滿足。

 「我覺得兩者之間有著內在聯繫。」環保與古蹟保存,一個是保護自然資源,保護環境的健康;一個是保護文化資源,保護傳統。「一個民族如果失去了他的自然生存條件,就很難維持下去;同樣的,一個民族如果失去了自己的文化傳統,也是沒辦法生存。」

 名為「從誡」,卻沒有遵照父親希望他走上的建築之路(「誡」字出自宋代著名建築師「李誡」之名),卻跑去學歷史。如今,他活躍於環保與古蹟保存兩個範疇。「沒有甚麼特別,只是覺得應該去做就去做了。」

我們無能為力

 對於成立「自然之友」,梁從誡沒有太多解釋,反而告訴記者一個個例子。當然,那都是叫人聽著揪心的。

 還有一代名園「圓明園」:「最近的一件事,是圓明園為了防止湖水滲漏,在湖底鋪上塑膠薄膜,這樣一來,真水就變成假水,活水變成死水了。弄不好這水過幾天就會發臭。」圓明園事件被叫停,但出了北京城,地方主義卻使環保工作毫無用武之地。

 「前年我去內蒙古進行培訓教育,發現當地一間造紙廠將『造紙黑液』(造紙過程中產生的污水)直接排放草原上,連牲口也給毒死了。」國家環保總局收到他的報告,馬上派調查組前往內蒙古,發現情況比起梁從誡所報告的還要嚴重。「但是國家環保總局也無能為力,因為他沒有權力直接叫工廠停工,得當地政府出面。」

 可是,該造紙廠的投資者,正是當地政府。而該造紙廠,則是當地主要經濟來源。連國家環保總局也無能為力,梁從誡更是無法阻止。毒死了草原,毒死了牲口,最終受苦的還是人類。說起這間工廠,他便一臉痛心:「這間工廠,現在還運作。」

 「還有一次,我到寧夏參觀一間現代化企業。該廠負責人告訴我,說當地『水貴如油』。」然而在廁所裡,梁從誡卻看到了令他光火事件:「有一個水龍頭壞了,水『嘩嘩嘩』地流出來,把地板都給淹了。有人從院子裡揀了幾塊磚頭墊進去,卻沒有人去理會。我當場就火了。」

 知道問題所在,卻任由問題繼續存在,難怪梁從誡發火。

父母早逝是福氣

 然而,在經濟為尚的社會環境中,講環保,講古蹟保存,怎麼也敵不過花花綠綠鈔票。不然也不會有毒害草原的工廠,也不會有為了起高樓大廈而推倒一間間四合院。

 「政府沒有加強保護古蹟的意識,沒有環保的意識,有法律也沒有用。」對違法單位沒有執法,或執法不嚴,情況只有繼續差下去。

 梁從誡不大愛談父母梁思成與林徽音的事,但記者追問下,難以避免。只好說了一句:「我父母那麼早就死了,是他們的福氣。」看著這個城市逐漸變樣卻無能為力,那一種痛,梁從誡揹下了。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