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6-14] 三千一瓢:司馬懿智除王凌
■黨海政
「為國家不計私情」之類的話,屢見於三國典籍,而以司馬懿回答王凌的話最為痛快淋漓。
司馬懿詐病賺曹爽後,通過大肆誅殺曹氏宗室及其親信,奪取了魏國軍政大權。但曹氏自武帝以來,經營多年,效忠者大有人在,第一個起來挑戰司馬氏政權的便是魏國的方面大員王凌。
王凌,字彥雲,三國前期計誅董卓的司徒王允之侄。時為太尉,假節都督,駐揚州,其外甥令狐愚為兗州刺史,「舅甥並典兵,專淮南之重」。二人以魏主曹芳年幼,受制於強臣,謀迎立楚王曹彪,都於許昌。此計未發而令狐愚病死,黃華繼為兗州刺史。魏嘉平三年,王凌倉促於揚州起兵,並遣將軍楊弘以廢立之事告黃華,反為二人所賣。黃、楊聯名告變。司馬懿詭詐之極,先下赦免王凌之罪以麻痹之,然後潛起大軍南征。等王凌察覺時,「神軍密發,已在百尺」。王凌見大勢已去,但倚仗自己既已蒙赦,又和司馬懿多年私交不錯,單身乘小船出迎司馬懿。但以此來揣度司馬懿何其天真!難道他沒有想到當年曹爽的結局嗎?王凌亦真書生!司馬懿「使人逆止之,住船淮中,相去十餘丈」。王凌此時才深感事態嚴重:
乃遙謂太傅曰:「卿直以折簡召我,我當敢不至邪?而乃引軍來乎!」太傅曰:「以卿非肯逐折簡者故也。」凌曰:「卿負我!」太傅曰:「我甯負卿,不負國家!」
-《三國志.魏書.王凌傳》裴松之注引魚豢《魏略》
王凌所謂的「你派人送一封信來召喚我,我就會去見你」之類的話顯然是書呆子式的自欺欺人,哄哄小孩子罷了,連他自己都未必信。而司馬懿認為,已經是最後攤牌了而且勝券在握,便沒有必要再遮遮掩掩,於是一針見血地答道:「我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你不會跟隨送信的人前來」,再無溫情脈脈之面紗。此時王凌才痛感被司馬懿玩弄,於是引頸高呼:「卿負我!」何其憤恨,何其淒涼,何其絕望!而司馬懿一句「我甯負卿,不負國家!」又說得何其痛快淋漓,何其直截了當,何其冠冕堂皇!
如果說徐晃也曾對關羽說過「此國之事耳」,那是發自內心的忠義之氣,而司馬懿的「我甯負卿,不負國家」則明顯是一種煌煌宏論籠罩著的欺騙。比照曹操的「甯可我負天下人,不可使天下人負我」,覺得還是阿瞞爽快些。此時的「為國家」成了實現自己目的的一種手段,一個再好不過的藉口。羅蘭夫人臨刑前曾說過一句傳頌頗廣的名言:「自由啊,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可為司馬懿妙答的絕佳注腳。(三國人物妙答捷對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