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6-14] 甲子回望:難忘的抗戰歲月放大圖片
■圖為淞滬會戰結束前八百壯士守衛四行倉庫的情景。
■胡嚴淑銘
時光飛逝,一轉眼抗日戰爭勝利距今已整整六十年了,回憶當年全民族同仇敵愾、拚死抗敵的往事和經歷,我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那是一段無法忘記、也不容忘記的歷史。
在德學現代軍事
我的丈夫胡靖安先後畢業於黃埔軍校二期和德國陸軍軍官大學,在日寇大舉侵華,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他和千千萬萬個愛國軍人一起,義無反顧地投入到這場偉大的衛國戰爭中。
一九三一年秋,日本策動「九.一八」事變,公然入侵我東三省。
消息傳到德國後,已於德國陸軍軍官大學畢業,正在中國駐德大使館任少將武官的靖安怒不可遏,他與桂永清、俞大維、李忍濤、陳介生、徐培根六位留德學生在柏林登報結義,誓言返國參加抗日大業。
這些曾在東征、北伐中出生入死,又在德國接受了先進的現代化軍事教育的黃埔軍人們,日後都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靖安是由蔣先生(介石)派往德國學習軍事的,出國前一直在蔣先生身邊工作,是蔣先生領導的直屬密查組創辦人兼組長。回國後任軍事委員會少將高參兼力行社復興社軍事處副處長,主要負責軍備方面的工作。他利用自己在德國軍界的人脈關係,努力爭取德國對中國軍事援助,包括向德國購買先進武器彈藥,聘請德國軍事顧問等,為國家的軍備建設竭盡全力。
關於聘請德國顧問事,李以匡將軍回憶:
「胡先生任駐德武官時,邀請了許多德國顧問到中國,回國後又介紹了許多德國將、校級軍官來中國指導。一九三二至三七年期間,中央陸軍軍官大學、南京步兵專門學校、重慶陸軍大學等軍事院校和軍事部門裡都有德國顧問。」
當時,國民政府一方面不斷加強軍事院校的師資力量,另一方面創辦各類訓練課程,分期、分批調訓軍隊幹部。
靖安於一九三五年任軍事委員會高訓教導團少將高參後,先後兼任峨嵋山軍官訓練團籌備副主任、廬山軍官幹部訓練團副主任等職。他將黃埔軍校的優良傳統和德國軍隊的現代化管理方法帶到培訓工作中,為提高我國軍隊幹部的綜合素質出了力。
一九三七年七月初,靖安隨蔣先生到廬山開會,蔣先生一到,牯嶺便成了夏都。
我的父親嚴鳳鳴是全國軍用圖書社董事長,他和往年一樣,趁暑假帶我到廬山避暑,在牯嶺,我遇見了中學同學王民英,民英嫁給了蔣先生的私人專機駕駛徐煥昇,我在她夫婦下榻的住處見到了靖安。靖安當時是蔣先生侍從室少將參謀。
七日,「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整個廬山的氣氛非常凝重。不久,靖安和煥昇全走了。我也隨父親回到上海。
日軍情報機關龐大
八月十三日,松滬抗戰開始。大約第二天,蔣先生宣布自衛抗戰聲明,中國開始全面抗戰。靖安作為蔣先生侍從室的參謀,參與了抗日戰爭初期,中國國防的軍事部署和作戰計劃的制定……並經常前往前線。
一九三七年11月底某夜,靖安隨蔣先生到蘇州督戰,次日凌晨遭到日機的轟炸,他當時的副官劉忠回憶:
「那次,胡先生隨委員長到蘇州督戰,南京同去數百人,當天晚上全住在一個大花園裡的幾座屋子裡,我和胡先生同住一座小屋。第二天清晨天才朦朦亮,日本軍機就從上海方向飛來轟炸……由於那裡沒有防空洞,我們無處可躲,只見附近的小屋頃刻間被夷為平地,周圍一片火海……那次轟炸,我們的人被炸死一百多,傷者無數,活著的人都是死裡逃生。」
靖安回憶時說:
「日軍的情報很準,我們晚上剛到,他們第二天一早就來炸,轟炸的目標是校長(蔣先生)。那時,日本在中國的情報機構規模龐大,一天的經費等於我們全年的……我們常常因此受到重創。」
淞滬會戰 雖敗猶榮
十一月十三日,日軍包圍上海。這是一場驚天動地的大會戰,中國雖敗猶榮,因為,處於劣勢的中國軍隊竟能與擁有優勢兵力的日軍浴血纏鬥三個月,不僅粉碎了國際社會公認的「日本三月亡華」論,更打出了民心士氣、打出了「縱使戰到一槍一兵,絕不終止抗戰」的決心。
國民政府宣布退出上海後不久即宣布重慶為陪都,軍事委員會先遷武漢。
靖安說:
「政府當時決心放棄南京,並不惜付出一切代價誘敵深入,抗戰到底。」 (之一.待續)(回憶我的丈夫胡靖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