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18] 曾志偉近距離親炙西藏文化放大圖片
■古典藏戲受到農牧民喜愛。
■作者 焯羚
西藏這顆雪域明珠,是那麼誘人親近,卻又不是那麼容易親近。遠在香港的演藝明星和藝術家,對神秘的西藏文化和博大精深的藏傳佛教,早已遙遙膜拜,心馳神往;今天,藉「中國西藏文化周」帶來豐盛的喜宴,讓我們得以近距離親炙西藏的靈氣。
「燕子整天的忙碌,並沒有葬送生活的快樂,而且享受奉獻的無窮樂趣;人類發展和萬物一樣,凝聚著可貴的奉獻精神,奉獻給家庭、國家和人民!生命的價值好比一種能量,奉獻就是釋放這種能量的精彩過程。」曾志偉目前就享受奉獻的樂趣。
曾志偉在北京為08奧運文化節揭幕踢波受傷,導致左腳腳筋斷了,經手術後左腳打上石膏,需要坐輪椅3個月,完全康復要半年時間。本來被派與世界小姐一齊去西藏登山的活動無法參加,曾志偉感到很可惜。
記者問他:「你不擔心高山反應嗎?」
「都想試一試。我未去過西藏,我和許多人一樣覺得西藏是個很神秘的地方,加上我是佛教徒,正好去朝聖,參觀一下廟宇,藉工作的機會認識西藏文化。」
去不成西藏,他說,總會有機會的。
可不是嗎,在香港舉行的「雪域明珠香港西藏文化周」正在會展舉行,曾志偉能得此機會,近距離親炙西藏文化。
談及與密宗結緣,曾志偉說:「我是佛教徒,所有大小各門派的佛教團體,需要幫忙我都會幫,在法會中認識許多寧波車,接觸藏傳佛教;在佛教裡亦有分層次,有好像讀書一樣,有小學、中學、大學,密宗就是一門精深的學問。」
信佛後解了心結
何時開始做佛教徒的?
「許多人是經過人生大挫折,或者事業低潮、失戀、大病、家庭巨變,才選擇宗教信仰,正所謂富貴學佛難,人在順境中不覺得需要宗教信仰,一如賭徒正贏錢時你叫他們收手,他們一定不肯。自己有幸學佛時並不是處在逆境中,在剛踏入四十歲,突然覺得人生已經過了三分二,忽然覺得前面沒有目標似的,隨著年齡越大,見到的意外愈多,愈來愈覺得人生許多東西非自己可以控制,餘下的三分一人生可否自己控制呢?在這情況下開始與佛結緣,看很多佛教書,接觸許多佛教團體,中國人許多的生活態度與佛學有關,我選擇了信奉佛教,所以珍惜與佛的緣。」
「初學佛,我真的拿住筆記本做筆錄,聽法師講坐禪,思考人生,思考一下有沒有對不起別人,結果只打了兩個電話,向對方講聲對不起,心結就解開了,之後心情就很坦然。」
一句多謝兩面睇
「十幾年前初學佛,為了減災扶貧去了內地十三個地方做慈善騷,每次捧著捐款箱落觀眾席募捐,無論別人捐不捐我也講多謝!一是令捐的人開心,二是希望感動未捐的人捐款,幫助有需要的人。」
「領悟最深的是有一次,法師吩咐代表他去災區送賑災物品信徒要記得對災民講多謝!我奇怪為何要送贈的人講多謝,而不是接受的人講?法師解釋是災民令到我們有機會做善事,是他們讓你知道自己很幸福,所以你要多謝他們,令他學懂了看事情的角度可以完全改變了,凡事都應兩面睇,施與受一樣平等。」
名利圈中學習放低
自從成了佛教徒後,我看過不少佛教高僧的書,不約而同第一句都是教人如何脫苦,脫苦就會開心。做人要學習放低,特別是在名利圈打滾的人,如果能將名利得失放得低,生活會開心很多。
你今次受傷後為何仍坐在輪椅上也不停工作,似乎未學懂放低呢?
志偉苦笑一下說:「說得沒錯,我都反覆問自己,你是否需要這麼辛苦呀?就是放不下,樣樣都排好期要趕工,牽涉到很多人,無辦法推辭。所以我未到境界,仍在學習如何放低。」
他更幽默地說:「你這個訪問我都想放低,得唔得呀?」當然不行!其實他已經是一邊食三文治一邊做訪問,沒有佔去工作時間了。
十年前已經想將生活一分為三,三分一工作,三分一打波,三分一行善,不再那麼辛苦。但他做不到,有很多使命,包括家庭、電視行業、公益事業。
志偉承認自己對家庭,對演藝行業都有責任,所以許多事未學懂放低,
行善不理閒言
志偉今年的五十二歲生日,他叫朋友不要買賀禮,全部折現捐給扶老基金,佛教團體同福幼基金,作慈善用途,既可以為他們種福又幫到人。志偉擔任主席的福幼基金在廣州開展慈善工作逾10年,目前在廣州資助福利院,為殘疾人士提供治療,院內的醫生七成來自香港,他推動慈善工作不遺餘力。因此被邀出任廣州市政協港區委員,希望藉此可以繼續推動內地的慈善活動。
記得十幾年前他去內地做減災扶貧,有人用另類眼光懷疑他的動機,當時他很介懷,但因為他付出真心,所以都沒有理閒言閒語。「雖然我做事不必向全世界交代,但我會警惕自己,別人這樣想一定有原因,自己惟有努力去做,用時間證明,做善事講心的,心正就不怕人講。我不單在內地做善事,在台灣,在東南亞一樣熱心,早前便與成龍等探訪過受海嘯影響的印尼災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