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8月12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副刊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08-12] 妙筆可言:七夕話乞巧

放大圖片

■容 若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農曆的七月七日,因為這殘缺的美好而成為無數華人心中愛情的節日。據說,夜深人靜之時,悄悄走近古井之旁,或是葡萄架下,屏息傾聽,冥冥之中如果能聽到牛郎織女竊竊私語或是低聲飲泣的聲音,便能夠得到上天的眷顧而攜手終生。因此,每到七夕的夜晚,許多有情人都對暗夜的星空祈禱愛情永恆不渝,七月七日也就成為了所有中國人自己最浪漫的情人節了。

淒美故事源自漢代

 說到七夕節,最早來源於牛郎織女美麗的愛情故事。牛郎的父母早逝,與兄嫂同住,時常遭受虐待,後來兄弟分家,牛郎僅分得一頭老牛。此牛原來是天上的金牛星,因觸犯天規被貶下凡。一天,老牛開口告知牛郎,黃昏時將有七仙女於湖中沐浴,屆時可趁機取走一套衣服使之無法返回天庭而下嫁牛郎。牛郎依計行事,果然娶得織女為妻,並育有一對兒女,生活美滿幸福。後來,王母娘娘得知織女私嫁凡夫,就命天兵天將將她押回天庭。

 牛郎發現織女不見了,就依老牛臨終所囑,披上牛皮,並用籮筐挑起兒女飛奔天庭追尋織女,眼看就要追到織女了,王母為阻止兩人相聚,拔下頭上的金簪向天一畫,霎時化成波濤滾滾的銀河,從此,牛郎織女相隔銀河,近在咫尺,朝暮相望卻不得相聚。後來玉帝感其愛情的忠誠,特准他們在每年七夕之夜,以喜鵲搭成鵲橋在銀河相會。七夕夜經常會下雨,時稱七夕雨,傳說就是牛郎織女傾訴相思的淚水。在這一天,也很難見到喜鵲,據說都去幫忙搭鵲橋了。

向織女乞求巧手

 這個淒美的愛情故事最早出現於漢代,應該說這一對苦命的鴛鴦是在文人的撮合下走到一起的,經過不同時代的加工潤色,直至南北朝時期,才形成了現在曲折感人的情節,在各地廣為流傳。當然,節日畢竟是快樂的,七夕節是屬於女孩子的節日,也叫乞巧節或者女兒節。其實這個「巧」字也和織女有關,因為她有一雙巧手,專為天宮織錦緞,據說能織出雲彩一般美麗的天衣。「乞巧」是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巧藝的意思。

 根據《荊楚歲時記》的記載:七夕晚上,女孩子們手拿針線,藉著月光穿針,看誰先穿過就是「得巧」。乞巧用的針就分雙眼、五孔、七孔、九孔等。在七夕的夜晚,女孩子們擺設香案,桌上放置一些鮮花水果、香粉胭脂,向織女乞巧——如果夜裡有小蜘蛛在瓜果上結網,就被認為得到織女的青睞,而成為心靈手巧的人。而《天寶遺事》更記載了唐明皇與楊貴妃在華清池遊宴,並在七夕當天陳列瓜果,插鮮花,準備了酒食,向牛郎織女乞求的事。詩人白居易《長恨歌》中提到「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記載的就是這件事情。

針影形狀可辨巧拙

 明清以後,「丟巧針」的遊戲漸漸流行起來:在七月七日的上午,拿一碗水曝曬在太陽下,一會兒,水面便產生一層薄膜,這時,女孩子們把平日縫製衣服或繡花的針投入水中,針便會浮在上面。如果這時看到水底的針影呈現花朵、鳥獸、雲朵的影子,便是「乞得巧」;但是如果水底針影像槌子般粗或彎曲不成形的,就表示丟針的婦女是個拙婦。有些婦女,採集各種鮮花,放在盛有水的盆裡,露置院中,第二天取來搽面,據說可使皮膚嫩白。有些婦女摘鳳仙花,取其汁液,染無名指和小指的指甲。有些婦女會唱《乞巧歌》:「乞手巧,乞容貌,乞心通,乞顏容,乞我爹娘千百歲,乞我姐妹千萬年。」另外,在七夕不僅可以乞巧,又可以乞富、乞壽、乞子,乞求美滿的姻緣,但只能乞求一個,不能幾者兼得,而且據說要連續乞上三年方可如願。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