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8-17] 豆棚閒話:神聖的「三」
■郭 建
數字除了幫助人們記憶、統計外,還往往具有象徵性的意義。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很多數目字,常常不是統計的結果,而是某種理想、信念的象徵。
正如讀者早就已經知道的那樣,實際上「三」在中國古代往往是泛指「多」,並不一定是確數。如大家熟悉的《詩經.魏風.碩鼠》「三歲貫汝,莫我肯顧」;《論語》裡的「吾日三省吾身」,「三思而後行」,這些「三」並不是專指確數。世界上不少民族的語言裡也有這樣的情況。有個說法是這樣的:因為遠古人類祖先開始計數時,左手抓一件採集的果實或狩獵的獵物為「一」,右手再抓一件為「二」,兩手以外無法再抓,就都是「三」。從而在以後形成以「三」指「多」的習慣。
三再加上千,自然就指很多。古代典籍裡說古代的法律「禹刑三千條」、「湯刑三千條」、「呂刑三千條」,就是說當時已經有了相當多的法律。尤其是《孝經》所言:「五刑之屬三千,罪莫大於不孝。」顯然是將「三千」當作所有罪名的泛稱來使用的。後世「三千」一詞還是往往表示這種泛指數量之多的意思,如「弱水三千」,「白髮三千丈」等等。
由於「三」這種「多」的含義,逐漸又有了高、廣、大等等含義,逐漸具有了神秘而又神聖的象徵意義。中國古代也曾將「三」視為神秘而又神聖,如《老子》所說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衍變為以後的道教裡尊奉的「三一」,有「三神」(意神、志神、念神)、「三光」(虛赤光、元黃光、空白光)、「三清」等等神秘說法。古代傳說有「天皇」、「地皇」、「泰皇」的「三皇」,是人類社會的開闢者。東漢的字書《說文解字》解釋三:「三,天、地、人之道也。」以後一直是「天、地、人」為「三才」之說的濫觴。
實際上在世界很多古代文明中,「三」也都是具有這種象徵性意義的。比如世界古代的神話及宗教,主神往往是三位。如古印度教的三相神:梵天、毗濕奴、濕婆,古婆羅門教和以後的印度教都要供奉「三火」。古希臘羅馬神話裡也有很多所謂「三聯神」,如古希臘的宙斯、雅典娜、阿波羅,古羅馬的裘比特、基林努斯、瑪斯;小神有「命運三女神」、「美惠三女神」、「復仇三女神」等等。佛教有「三世」說,寺廟的大雄寶殿裡供奉過去、現世、未來三佛;把意識空間想像為「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引導眾生解脫的途徑有「三乘」,經典總稱為「三藏」。天主教信奉的聖父、聖子、聖靈的「三位一體」等等。(數字趣談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