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9月7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副刊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09-07] 林田憲三海中發掘歷史真相

放大圖片

林田表示,水底與陸上考古並無大分別,只是在水底較難呼吸而已。

 本年初,英國科技雜誌《新科學家》報道,一群美日科學家在日本九州西北部成功打撈700多年前元朝入侵日本時使用的戰船,並找出一個較「神風」更科學化對元軍慘敗的解釋。打撈團隊其中一名發起人林田憲三,為該項考古工作默默工作廿年,填補史書上的空白。

為歷史找出理由

 據史書記載,元世祖忽必烈曾於1274年及1281年兩次揮軍入侵日本,九州西北部博多灣附近一帶是古戰場。「神風」的說法出現於首次入侵期間,元軍在灘頭初勝,但不在陸地宿營,夜間仍回船艦。一夜恰遇風暴,元艦損失慘重,餘下大難不死的決定撤退。日人把這場助他們保家衛國的風暴稱為「神風」。

 這場七個世紀前的中日戰爭在兩國史書上都有記載,但林田憲三說,有關這場戰役的實質史證一直不多。自上世紀初,北九洲福岡一帶不斷有不同目的的考古發掘,間中亦有發現船隻遺骸,但鑑於福岡(古稱博多)自古已是重要港口,發現古船遺骸並不值得大驚小怪。

黃銅章印開啟發掘之門

 1980年,東京大學的茂在寅男教授從一名漁民手上,取得一件在北九洲伊萬里灣打漁時撈獲的黃銅章印,上刻中蒙兩種文字。這個發現可算是啟動元艦隊打撈工作的關鍵,茂在教授則是這個領域的創始者。差不多同一時間的1981年,林田自美國賓夕凡尼亞大學修畢考古學碩士回到日本,把水底考古視為首選職業。「日本由無數小島組成,是進行水底考古的上佳地點。」

 時興的元艦打撈隨即成為他的目標。他花數年時間在九州西北部考察,最後在1989年選定高島作為發掘地點。他先在1994年找到一個相信屬於元艦的船錨,至2001年,由於當地政府要在伊萬里灣建養魚場,考古工作忽然獲得大量撥款以加快發掘,於是在2001至2002年兩年間有大量疑似元代古物出土。「眾多出土物件包括銅鏡銅飾、中式陶瓷漆器、墨硯等,它們被埋在水深10至15米以下的海床裡。」或許有人認為這只是古代商船的貨物,但林田同時也找到不太似一般貨物的發現。「例如有戰盔、劍、甚至有炮彈,不過裡頭沒找到火藥。」

我們需要考古學

 「當歷史文獻記載仔細時,我們不需要考古學,但某些歷史事件並無清晰的文獻記載,此時研究古物的考古學就是一個很好的工具。」林田的發掘,除了能證明中國確實曾入侵日本外,還在元艦殘骸裡發現一個可能是元軍戰敗的真正理由。

 「找到的元艦都是適合於內河行駛的無龍骨平底船,而非適合在大海行駛的尖底船。這些船亦有點殘舊,因為當中發現有修補過的痕跡。有人說『神風』拯救了日本,但其實船隻結構不良才可能是它們沉沒的真正原因。」

 59歲的林田雖無退休計劃,但由於所籌得的研究資金很可能在今年底用盡,發掘工作或會被逼中止。「如果能找到資助,這個考古工作或可再繼續5至10年。」

 考古學家經常四處工作,要安家總有點困難,不過林田在這方面比較幸運──他家在九州福岡縣,離發掘地點僅100公里左右。與很多專注工作的日本男性一樣,他斷言:「家庭不是問題!」

雷風

 9月11日有線電視Discovery頻道將播放《忽必烈︰蒙古艦隊的覆沒》,敘述林田的元艦隊打撈事蹟。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