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繁體 | 簡體 
要聞 內地 港聞 台灣 國際 評論
財經 地產 教育 副刊 娛樂 體育
專欄博客 獨家報道 即時新聞
網上調查 人物專訪 香港賽馬 網址導航
2005年10月19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名人會客室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10-19] 李文俊 造紙大王 理文紙業青出於藍

放大圖片

名人會客室主持人:張慧燊

 34歲的理文造紙有限公司行政總裁李文俊,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本港富豪第二代,其家族擁有製造及銷售手袋的上市公司理文集團(0746),但李文俊11年前選擇自創事業,創辦理文造紙(2314),公司2003年上市,目前市值已是理文集團的數倍,可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個一開始對造紙業全無了解的青年企業家,是如何交出這份令人刮目相看的漂亮成績單的?

 李文俊告訴名人會客室主持人,大學畢業時他面臨兩個選擇,一是跟著父親做手袋,當時這門生意已經做得好大;二是開一檔新的生意。他想了好久,覺得後者好一點,因為他對做手袋沒有什麼興趣,且理文集團已是一間成熟穩定的公司,沒有自己太多的發展空間。「覺得這樣做下去『無癮』,綁手綁腳,不會有什麼貢獻,」自言性格好勝的李文俊說。

手袋包裝 用紙需求大

 決定做造紙,則很偶然。當時父親在東莞的手袋廠需很多紙做包裝,但內地買不到需要的紙,都是進口的,因此想到這一行在內地一定有發展。而且東莞當時有好多小紙廠,品質很差,達不到包裝出口要求,可說沒有什麼對手,所以最後決心「落注」下去。

 不過,雖然有父親的資金支持,開始的幾年對李文俊來說都「幾辛苦」。因為沒有經驗,他面臨了一連串考驗:找地買地、找水還有找人才等等。而且和香港相比,東莞可說沒得玩,晚上唯一的娛樂只有看電視。李文俊說,當時真的很大壓力,因為那時自己只有20幾歲,很多東西都不懂,耐性也不夠,越想盡快看到成績,壓力反而越大。「現在回想起來,意志很重要,要相信自己當初做的決定,做一半放棄,沒意思。」

斥資三億 建新型工廠

 理文造紙首期投資3億多,經過3年籌備,1998年首條生產線正式投產,完全是「一路做一路學」,過程中學到好多東西,也試過被人呃。保守估計,首期投資有10%被呃,例如在建築和買設備方面,用了最貴最不實際的方案。李文俊說,當時覺得這3年很漫長,情緒難免有時波動,但現在遇到問題和挫折,已經能夠好有信心去面對。

 目前理文造紙主要生產用以製造瓦楞紙板及卡通紙箱的牛皮箱板紙及瓦楞芯紙。公司在東莞有兩家廠,不到3,000人,機械化程度很高,一條生產線不用10人就可以操作。2002年公司又在江蘇常熟投資20億,建第三間廠。

 在訪問中,主持人印象深刻的是李文俊對內地市場充滿期待和信心。他說:「創業一定要去大陸」,「中國現在機會很多,如果我畢業後留在美國,只能打份工,那裡市場發展穩定,中國人始終是外來者,沒有太多發展空間,滿足不到自己。」

未來大計 投資大西南

 李文俊表示,中國十幾億人口,經濟增長每年在8-10%之間,證明市場機遇很多。就造紙行業,他表示非常看好相關聯的傳媒出版行業,內地傳媒市場每年以30%速度增長,「非常之驚人」,他也正研究內地媒體的需求。

 李文俊認為,「內地的生意是一定有得做的」,「沒有在內地投資的香港公司,根本壯大不起來」。躊躇滿志的他正在考慮公司的未來大計。已列入計劃的包括投資西南地區、擴大造紙生產線、生產銅版紙產品,以及實現林、槳、紙一體化等。

工業新星 天道酬勤

 李文俊是香港工業界的明日之星,他曾得到很多榮譽:2002年榮獲香港青年工業家獎,2003年被評為香港10大傑出青年,2005年獲頒銅紫荊勳章。問他作為香港新一代工業家,自覺和上一代有何不同?他說,其實沒有太大不同,做工業最重要的就是要勤勞,有毅力。不過,他們這一代面臨的機會更大,競爭也更激烈。

努力創業 打破傳統

 李文俊說,從小看到父親李強很勤力,為家庭和公司付出很多,有這樣的榜樣,他自小也知道社會競爭大,做人不能懶,所以一直能夠認真讀書,多學東西。上大學時他全部是拿的獎學金,並且以一級榮譽畢業。在加拿大讀中小學時,周末別人去玩,自己還要去唐人街的中文學校學中文。

 不過,他說,雖然父親本身很勤力,記憶中他都在工作,但父親從不強迫孩子一定要做什麼,只是在吃飯聊天的時候會引導孩子,對孩子說,如果你勤力,做什麼都會做好,如果做醫生,可以做得怎樣怎樣,做律師可以怎樣怎樣,做生意可以怎樣怎樣。而他本人中學畢業時就已經想過要做生意,並且「覺得自己一定要努力,不可以輸給人」。

 李文俊說,由於家庭影響,勤勞對他而言是由小到大養成的一種習慣,此外他努力創業,也是想打破二世祖沒出息和富不過三代這種傳統。他說:「人總有尊嚴,和動物還是有區別的。」

優化管理 毋懼競爭

 李文俊說,香港第二代工業家的優點是受過外國教育,對國際市場有一定了解。

 他認為,應對競爭需以優化管理為本。同一行業,做得好或不好,關鍵在管理體制,管理上一定要科學化、數字化。

 其次,在市場部署和策略上,一定要拓寬視野,明白香港和自己的優勢,要找到適合自己做的事。他說,自己盡量往重工業發展,就是看到輕工業面臨國內更大競爭,利潤攤薄,而做重工業是高投入高回報。

注重企業環保首獲ISO認證

 造紙業一向被視為較不環保的行業,但是理文造紙卻是中國第一家通過DNV認證並獲得ISO9001及ISO14001認證的造紙企業。李文俊告訴記者,公司的大多原材料採用廢紙,經污水處理後的水,還可以用來養金魚。

 他說,保護環境是理文造紙的首要原則,他本人也擔任香港工業總會環保委員會主席,積極推動企業環保。他認為林木是地球上最寶貴的資源之一,而使用廢紙再造更是保護林木資源的良法。因此,公司的產品主要以回收廢紙作為生產原材料,而於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水則會於公司自設的污水處理廠以國際標準處理。

 此外,公司一直致力節省能源及用水,它位於東莞的潢涌廠房獲得ISO9001及ISO14001認證。

偶獲日本機器生產更上層樓

 理文造紙1998年投產時,剛好是亞洲金融風暴過後。李文俊卻在一次日本之行中無意間獲得機會,廉價買下一台印尼廠商無法付費的日本造紙機械,為當時還處於「襁褓」中的公司帶來生機。

 李文俊說,1999年的那一次日本之行,原本並無什麼特別目標,只是去會朋友,順便看看日本紙廠怎麼做。

 機緣巧合的是,朋友建議順路去看一家叫小林的日本造紙機械廠。參觀時他們得知,因為金融風暴,本來要發往印尼去的一台機器因為對方無錢取貨,準備用便宜價錢賣出。李文俊當即決定買下這台機器,成為公司發展的一個轉機。

 李文俊說,1998年投產時理文的年產量僅8萬噸,還是間很小的公司。那一台機器的產能是20萬噸,是當時產量的兩倍多,因此2000年機器投產後,公司產量一下子躍升。

 之後,理文造紙的產量繼續不斷提升,目前年產200萬噸,並且產量還將以每年50萬噸的速度擴大。但李文俊仍覺得:「當年這一步很重要,讓理文從此開始進入中國甚至整個國際造紙業舞台,成為內地較有影響力的造紙公司。」

感謝幸運眷顧為善出錢出力

 出生富豪家庭、個人事業又很成功的李文俊是眾人羨慕的對象,他也覺得香港人整體來說是很幸福的,而他自己可說是個幸運兒,如果有機會、有能力都應該多做善事,幫助別人。

 雖然創辦理文造紙千頭萬緒,業務繁忙,但李文俊10年前就加入仁濟醫院董事局,去年更出任董事局主席。期間他率先捐出500萬成立了「仁濟永強全癱病人基金」,更親力親為多方為醫院籌募善款。

管理多家慈善機構

 此外,他還擔任童軍九龍地域名譽會長和「中國愛滋病防治行動」2005籌備委員會聯席主席。他說,雖然工作很忙,但好在自己年輕,只要盡量減少不必要的應酬,仍可以抽出時間。

 他還坦言,自己不想等七老八十了再做善事,因為不只希望給錢,還希望真正參與其中做點事情,將自己的一些理念帶入慈善機構的運作。

 對管理頗有心得的李文俊認為,除了捐錢,他還希望能夠以自己的管理經驗,促使慈善機構更有效率地運作。他說,錢永遠是不夠用的,慈善機構募得的捐款尤其應該善用,以不辜負善長仁翁的心意,因此合理管理和利用善款,提高善款使用效率是很重要的。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名人會客室

新聞專題

更多
共和國成立60周年 
甲流肆虐全球 
龔如心遺產官司 
G20金融峰會 
兩岸關係新局 
陳水扁夫婦被判無期 
粵港合作新發展 
中國經濟回暖 
「鏹水彈」傷人案 
聚焦上海世博會 
MJ猝逝 
烏市騷亂 
莫拉克重創台灣 
鐵礦石談判風云 
緬甸果敢戰亂 

文匯報屬下辦站

文匯報屬下公司

文匯海外版

 香港文匯報新媒體中心 版權所有 © 1997-2025 WENWEIPO.COM LIMITED. | 廣告 | 關於我們 | 交換鏈接 | 網站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