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忘記密碼 | 加入最愛 | | 簡體 
2005年11月23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文匯園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05-11-23] 歷史與空間:中國的「舒特拉」

放大圖片

 2月19日,中國駐以色列大使陳永龍(右一)和何鳳山的女兒何曼禮在耶路撒冷駐足於何鳳山義舉紀念牌前。

陸茂清

 在慶祝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六十週年之際,一些二戰中的猶太難民來了「第二故鄉」中國上海,感謝上海接納拯救了他們,追憶讚頌為他們發放救命簽證的中國的「舒特拉」。

 舒特拉,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美國電影《舒特拉的名單》中的主人公,冒著生命危險,歷盡艱難,挽救了數百個猶太人的性命。而中國的舒特拉拯救的猶太人,多至三萬餘人!

「國際義人」何鳳山

 何鳳山時任中國駐奧地利維也納總領事。一九三八年三月德軍侵佔奧地利後,猶太人災難降臨,都被關進集中營。由於集中營人滿為患,納粹當局規定,如持有接受國使領館入境簽證的,允許其交出財產,離開奧地利。

 猶太人於是湧向各國使領館,不料不是「簽證申領取消」,就是「無簽證可發」。

 何鳳山,對身處絕境的猶太難民深為同情,暗中向當地的教會表示:「從人道主義出發,我感到幫助猶太難民義不容辭,別的國家不發簽證,我們中國發!」

 猶太難民聞訊,又驚又喜,紛至沓來中國領事館,門前排起了一字長蛇陣,他們稱讚何鳳山是「猶太人的天使」、「給了我們救命簽證」。

 何鳳山的上司、駐德大使陳介得悉後,電令他停止簽證。理由是:以免引起德國不滿,影響雙邊關係。

 但何鳳山「陽奉陰違」,置個人得失於度外,對猶太難民繼續行開放政策。

 納粹果然給以顏色,借口領事館租用的是猶太人的房屋,限時搬遷。何鳳山不為所難,另租了一幢小樓作領事館,「救命簽證」依然源源發出。

 三年裡,萬餘猶太難民靠著何鳳山的「救命簽證」,脫離了納粹魔爪,來上海安身立命。

 二零零一年一月二十三日,以色列政府授予何鳳山「國際正義人士」勳章,並在耶路撒冷大屠殺紀念館為他栽樹一棵,永久紀念這位拯救猶太難民的「國際義人」。

王替夫亦助猶太人

 一九三九年五月,在德國的美國慈善機構共濟會,爭取得猶太難民經中國滿洲去美國,商請偽滿洲國公使館辦理過境手續。公使呂宜文將此事交公使館書記官王替夫全權辦理。

 共濟會會長托馬斯按德方的規定,每天送來十份護照簽發。王替夫得悉,納粹將推行消滅猶太人的計劃,囑托馬斯多送些。托馬斯於是每天增加到二十份、三十份、最多時一百份。

 由於種種原因,托馬斯送達簽證無法定時。王替夫抱「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之心,不論何時送到立即簽發,為此不知放棄了多少休息、假期,連吃飯、睡覺也不得安寧。

 德國入侵波蘭後,形勢發生了變化,呂宜文大使按照納粹當局通知,囑王替夫停止簽證。王替夫焦急地說:「猶太人唯一的希望在中國,我們不給簽證,他們不就死路一條了?」

 在他動之以情的請求下,呂宜文同意讓他秘密地繼續簽發。托馬斯感動之餘,為他的安危擔心。他慨然而言:「救人要緊,不必多慮了,我還有個外交官的身份,享有一定的特權,不至於危及生命,讓我們繼續攜手合作,再幫一幫苦難的猶太人吧。」

 王替夫一如既往為猶太難民簽發護照,至一九四零年夏調離,前後共有一萬二千多個猶太難民,靠著他的生死一張紙,死裡逃生。由於美國的限制,他們中的相當部分南下去了上海。

 據媒體報道,上世紀末,王替夫仍在黑龍江省文史館員任上。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