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29] 豆棚閒話:宋代文人的誠信之道
張若蘭
宋代士大夫講究君子之行,其高品懿德不僅表現於臨大節而不可奪的凜然正氣,也見於日夕生活的細微之處。誠信,便是其中之一。立身天地,唯誠是本,正是宋代幾位名公大臣的為人之道。
司馬光賣馬
老幼婦孺大概都知道宋代名臣司馬光幼年時砸缸救友的故事。他為人清儉剛正,是出了名的正人端士,當時就已蜚聲於世。
據說司馬光元豐末年到京城時,百姓爭相拜見,馬車幾乎不能行走。他到當時丞相的家中去拜訪,百姓便紛紛騎在丞相家的屋頂上翹首瞻望,僕人出來阻止。老百姓嗤之以鼻地說:「我們又不是來看你家丞相的,不過是要一睹司馬相公的風采罷了。」不管僕人如何呵斥,也堅決不肯下房,最後屋頂的瓦被踩成碎片,爬滿人的大樹也被折斷,圍觀的人才不得不悻悻而下。待司馬光亡故之時,京城百姓「巷哭以送喪者,蓋以千萬數。」連奉命送葬的官員也感歎道:「民哭公甚哀,如哭其私親」(事見《孫公談圃》)。可見司馬光聲望之隆,得百姓愛戴之深了。
如此聲譽得來並非容易啊,司馬光為人的誠信應是有功於此的。他一生以腳踏實地為訓,深斥欺人盜世之事。宋代朱彧的《萍州可談》卷三記載了他的一則小事,頗可見其為人:「司馬溫公(司馬光)閒居西京,一日令老兵賣所乘馬,囑云:『此馬夏月有肺病,若售者,先語之。』老兵竊笑其拙,不知其用心也。」實則,不欺人,正是立身天地的磊落丈夫行徑,也是司馬光的律己待人之道。
朱熹索詩
無獨有偶,宋代知名的詩人和理學家朱熹,也甚為講信修德,不肯誑言欺世。
朱熹有腳病,深為所苦,百計不得醫治。後來有位道人用針灸為他治療,朱熹感覺好轉很多。於是大喜,重謝道士,還作詩相贈:
幾載相扶藉瘦笻,一針還覺有奇功。出門放杖兒童笑,不是從前勃窣翁。
大意是說我這腿病了幾年全靠拄著拐杖過日子,道人這一針灸真有奇妙的功效呵。出門時扔了拐杖,小娃娃們都笑著說這老頭可精神了,再不是從前彎腰駝背、哎喲哎喲的糟老頭啦。
這詩可是把道人針灸之效誇得出神入化,相當於送了面「華佗再世,妙手回春」的大紅錦旗給道人,何況朱熹本是名人,有他這麼一吹捧,道人以後自然生計不愁了。
誰料到,好景不長,在那道人如獲至寶地捧著詩走後沒幾天,朱熹的腳病竟然再次發作,而且比之前厲害多了,幾乎讓他痛不欲生。這下急得朱熹不行,立刻命人去追查道士的下落,無奈卻始終找不到。旁人勸朱熹且消消氣罷,堂堂一位名儒,實在犯不著與這道人一般見識。朱熹感歎道:「我並不是要責怪他,或是要討回謝禮,只是我寫了詩讚美他的醫術,既然他醫不了人,我這詩就全是虛言。我怕他借這詩去招搖撞騙,誤了其他人的病啊。那豈不是我害了人嗎?」聽者大為感動,對朱熹的講誠重信且心懷他人深覺敬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