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2-25] 沒有中國貨 生活好難過 放大圖片
近年來,「中國製造」以價廉物美等優勢迅速搶攻國際市場。但這也導致部分國家的仇視及強烈抵制。從美國設限中國紡品出口,再到部分歐盟成員對中國鞋「Say No」,中國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尷尬處境。但是,如果真的離開華貨,生活又會如何?美國報章日前刊登《沒有「中國製造」的一年》一文,向讀者闡釋「沒有中國貨,生活一團糟」。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20日發表文章《沒有「中國製造」的一年》,描述一個美國家庭抵制「中國製造」近一年後終於發現,「沒有中國產品的生活一團糟」。文章節錄如下:
去年,聖誕節過後兩天,當我坐在沙發上,環顧節日過後的滿地狼藉時,一種不安慢慢湧上心頭。我注意到一個不容辯駁的事實—中國貨正在佔領這個地方。桌子上的電視機、門邊的一堆網球鞋、聖誕樹上的彩燈、地板上的洋娃娃,屋裡隨處可見中國製造的產品。我意識到聖誕節已經成中國人製造的節日。突然,我覺得夠了。我想把「中國」關在門外。
於是,1月1日,我家開始為期一年的抵制中國貨活動。我們把「中國」從家裡踢出去,不再使用一些標明「中國製造」的產品,也不再購進任何新的中國貨。這個想法並非為懲罰中國,而是想衡量一下,中國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滲入我們的生活,想知道放棄使用中國產品到底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和金錢,以及會帶來多少不便。
𠯢錢!童鞋花掉60美元
我們碰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兒子的網球鞋已經小得無法再穿了。給他買一雙新鞋搞得我疲憊不堪。經過兩周的奔波後,我終於受不了了,花60美元給他買了一雙從意大利進口的運動鞋。這筆錢花得讓我有點心疼,因為這個價錢對於一雙童鞋來說似乎較奢侈。
麻煩!開車買蠟燭難覓
隨後,我們在許多小事上遇到麻煩。為給丈夫的生日蛋糕買蠟燭,我開車去了6家雜貨店都沒有買到,最終不得不用在廚房裡找到的一盒落滿灰塵的蠟燭將就。
避開中國製造的玩具更是一件令人難以應付的事。我們4歲的兒子最終厭倦了丹麥生產的「樂高」玩具,10月的一天,我們去百貨公司購物,他突然喜歡上一個電動的紫色南瓜玩具。兒子哭著說:「我們都多久不用中國的東西了。」他為此糾纏我一天。第二天早晨,我又開車帶他去百貨公司,讓他用自己生日時得到的錢去買那個南瓜玩具。
落伍!重拾舊款捕鼠器
此外,家裡的攪拌器和電視機壞了,這也帶來不小危機,我們還不得不用起了舊式的捕鼠器,因為新式的也是中國製造的。
我不知道12月31日我家的抵制行動正式結束的時候,我們會怎麼做。經過一年沒有「中國」的日子後,我可以告訴你:沒有中國貨你也可以活下去,但是生活會越來越麻煩,而且代價會越來越大。沒有中國產品的生活一團糟!以後10年我可能都沒有勇氣再嘗試這種日子。
購「中國製造」美年省千億
中美經貿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經貿關係之一,中美建交26年來,雙邊經貿關係迅速發展。中美的貿易額從建交時候的25億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1,694億美元。目前,美國是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中國是美國第三大貿易夥伴。
互利雙贏是中美經貿合作的顯著特徵,中美兩國經濟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加強雙邊經貿合作有利於兩國經濟發展,可以為兩國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長期以來,中國向美國出口商品,既促進中國發展,也滿足美國市場需要,還節省了美國民眾的開支。美國摩根士丹利的報告顯示,過去10年中國質優價廉的商品使美國消費者節省6,000多億美元,僅2004年就省了1,000億美元。
僅童裝一項,美國父母因購買中國商品就節省4億美元。與此同時,美國企業也賺取了巨大的利潤,2004年中國就為美國創造400萬到800萬個工作崗位。
聖誕老人背囊 填滿中國貨
聖誕節將至,孩子們熱切盼望給他們帶來禮物與歡樂的聖誕老人。
據法國《費加羅報》報道,聖誕老人的背袋裝滿中國貨。
組裝機械恐龍?這件2005年聖誕節最熱賣的商品之一來自中國。菲比(Furby),美國孩之寶公司生產的一種活潑毛絨玩具,還有貝茲(Bratz),一種衣著超級時尚的娃娃。這兩種玩具也來自中國。
聖誕老人在中國列出一份長長的購物單。
原因在於,法國出售的玩具有80%來自進口,其中一小部分來自東歐而絕大部分來自亞洲。
法國人平均每年花費37億歐元購買玩具、電視遊戲和育兒用品約5億歐元,即每個家庭約200歐元。
但是法國生產商只生產出10億歐元的商品,而且出口了其中的大部分。結果是法國只有到世界的另一頭去裝滿聖誕老人的背袋,只留下又大又重的玩具沒有被轉移到國外生產。 ■來源: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