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2月26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十一五」內地與香港企業六大共贏商機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02-26]

【文匯專訊】再過一個多月時間,「十五」計劃就要結束,「十一五」規劃就要啟動,我個人以為,「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實現可持續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三大基本方略最具轉折意義,影響深遠。

 由於歷史和政策原因,國家編製發展規劃,向來只覆蓋內地,不涉及港澳台。但在十六屆五中全會的《建議》中,首次單獨用一整段文字闡述了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的經濟定位。這是國家首次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長遠規劃的高度,對香港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角色、作用、功能進行重新定位,意義重大。這既是香港經濟與內地融合的必然結果,同時也是中央「挺港」的有力舉措,香港在國家發展戰略中佔到了一個重要的位置。

 「十一五」規劃所勾勒中國經濟政策新取向將帶動一系列的政策轉變,對於香港來說,這是歷史性的機遇,香港企業,當然也包括內地企業,將坐享巨大商機。

 內地消費市場高速增長蘊藏商機

 今後5年,內地經濟增長將逐步從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拉動,向消費與投資雙輪驅動、內需與外需共同拉動轉變。消費無疑是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最主要動力。國家將從宏觀政策、稅收改革上進一步減少貧富差距,增加中低收入群體的社會福利,顯著提高其消費能力。與居民消費相關的住房、汽車、教育、旅遊、高檔和高技術消費品以及信息產業等將獲得快速發展的機會;大中城市的消費升級將向服務升級演變,金融、醫療設施、酒店、物流、運輸等與消費相關的服務業也將快速啟動。

 內地發展迅速,香港經濟就不會差。我們看今年9月份,在全球經濟持續增長及內地強勁的對外貿易支持下,香港商品進出口貨值同比增長17%,其中輸往內地、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主要市場的出口均取得雙位數增長;9月內地訪港旅客達92萬多人次,占訪港人數一半以上,是香港最龐大的客源市場。各方面都預期香港今年的經濟增長會達到6%,這個成績很不錯了。相信在內地經濟的帶動下,香港經濟依然會有不俗的表現。

 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孕育新市場

 產業發展將趨向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將更加注重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加快發展低耗能、低排放的經濟,嚴格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費資源的產業發展。在新一輪產業結構調整中,自主創新將被提高到強國戰略的高度。企業將成為研究開發的主體,其自主創新活動將成為產業政策扶持的重點。新能源、環保、裝備製造業等都有可能成為國家重點支持的行業。

 國家開發銀行日前做出決定,將為國家環境保護「十一五」規劃項目提供500億元政策性貸款;而整個「十一五」期間,全國環保方面的總投入可能達到1.3萬億之巨。

 目前,長三角、珠三角以至整個東部地區實現產業轉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課題已經迫在眉睫。一些資源性產業,包括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正在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其中不少就是港資企業。但是這些產業轉移以後留下來的空間規劃,應該和經濟全球化,和國內產業結構調整結合起來。一個方向是朝著技術創新的道路發展,另一個重要方向就是服務業的發展。自主的技術創新是增加製造業的利潤空間,服務業的發展是降低製造業的交易成本。這種調整,一方面對香港的製造業提出了挑戰,另一方面則對金融、信息、技術咨詢、管理等高度發達的香港服務業提供了廣闊的天地。

 區域經濟整合後空間更大

 中國經濟格局在經歷了26年地方政府主導的發展之後,市場主導型的區域經濟發展將邁出實質性步伐,區域經濟整合將成為推動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支柱力量之一。通過協調區域經濟發展,從而破除行政封鎖,為區域統一市場甚至全國統一市場的最終形成掃除障礙。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重大區域發展戰略,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退耕還林等大型跨區域工程,都將在「十一五」期間陸續完成並發揮效益。

 區域經濟整合的核心,就是形成區域間相互促進、優勢互補的互動機制。特區政府以「骨肉相連,唇齒相依」來形容香港與內地的關係,並且提出協助內地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發展人民幣業務、擴大CEPA與自由行等計劃,就是抓住了香港的制度優勢、政策優勢、獨立經濟體優勢和橋樑中介優勢。

 10月18日,香港特區與中央就CEPA第三階段措施達成協議。CEPA不僅是中央「挺港」的措施,也是兩地雙贏的協議。相信在「十一五」期間,伴隨著CEPA的深入以及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CAFTA)的啟動,兩地的經貿合作與聯繫將會更加緊密。

 新農村建設

 表面上看,新農村建設似乎與作為國際大都市的香港沒有什麼關係,但實際上,這一工程牽涉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各個層面,將帶動農村經濟、社會和人的素質的全面提升,乃強國固本之大計,也是香港工商界的一個重大機遇。

 我舉一個例證:一個是相關的投資規模。「十一五」期間,國家將開始著重推進農村社會事業的發展,加快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縮小城鄉居民在享受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方面的差距。據測算,如果要在全國農村全面實現包括通路、通水、通電、通氣、通廣播、通電視,改建廚房、校舍、衛生所、垃圾處理場等等的「六通、五改、兩建」工程,需要十幾年時間和近3萬億元的投入!面對如此龐大的系統工程,除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投入,必須利用外資、民間投資等。僅此一點,就可以令各位大展身手了。

 加入WTO後過渡期的共贏構想

 目前,我國已進入加入世貿組織的後過渡期,對外開放面臨更加複雜的國際環境。在紡織品貿易、知識產權、能源資源等方面,新的矛盾和問題還會繼續出現。因此,國家將加快轉變對外貿易增長方式,加強對外資的產業和區域投向引導,努力實現進出口的基本平衡,同時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按照國際通行規則到境外投資。商務部最近預計,5年後,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累計總額將超過600億美元,年均增長超過22%。

 對內地而言,香港的最大優勢,就是一種國際化的優勢,一種國際化的營商環境,這在整個中國經濟發展中扮演著獨一無二的角色。香港在體制、金融、服務、人才、基礎設施等方面所擁有的雄厚積累,從發展階段來看,內地可能需要幾十年才能形成。所以,充分發揮香港的金融平台作用,既可以促進內地證券和債券市場的資金融通,又可進一步發展香港的金融市場,是一個雙贏的局面。目前,外資銀行爭相在港重新註冊,港資銀行乘勢在內地開設分行,都是瞄準了內地開放金融業務,搶佔先機。

 奧運商機

 香港是中國最大的對外窗口,也是亞洲地區的金融、貨運、商業中心,北京2008年奧運會必然會為香港帶來正面的影響。一方面,香港特區負責籌辦奧運馬術比賽,港資企業競標項目設計建造,直接參與了宏大的奧運工程;另一方面,奧運期間借道香港赴內地旅遊的人數會增加,旅客也可能順道來港,相關的旅遊業、酒店業、代理業、零售業等等都會獲得好的收益。內地民營企業的壯大,會為香港增添無盡活力。大家都已經看到,經過28年的快速發展,中國民營企業已經積累了相當的經驗和投資能力。統計資料顯示,從1996年到2004年,我國私營企業的戶數由81.9萬戶增長到365萬戶,增長了4.6倍;全國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業擁有的資本金之和更達到5.3萬億元,是1996年的8.9倍;目前各類民營企業創造的就業崗位超過1億個;民營經濟創造的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已經達到了1/3以上,納稅佔全國稅收總額的12%以上。

 今年初,國務院發佈《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後,隨著各部委、各省市相關政策的出台和落實,民營經濟的觸角已經延伸到鐵路、民航、軍工、石油貿易和儲運等昔日的壟斷領域,民間資本無限的創業熱情正在被激發出來。

 (本文根據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程路在香港「中國民營企業發展論壇」午餐會上的演講整理,原標題為「新的發展戰略與新的投資機會」。)

 (本文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時間:2005年11月28日,作者:程路)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