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3月30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金牌開荒牛羅燦:有市 有人 有台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03-30]
放大圖片

文:曾家輝

 在本月20日前,電訊盈科的新聞及財經資訊首席副總裁羅燦,怎樣也不肯就now財經台說半句話。但在本版早前專訪了有線、亞視、無線後(另見本月13日視野版文章《now開財經台,放馬過來!》),便接到通知,羅燦接受訪問了。

過一段時間再檢討

 在now財經台開台後兩天訪問羅燦,看到他雙眼滿是紅筋,大概因為剛開台,所以一夜沒睡,眼袋十分明顯,忍不住問:「沒睡吧?」

 「我睡了幾小時,才開台一天,是會比較緊張,但不是怕會有甚麼問題。我們已試播了兩、三個月,台前幕後都熟悉運作,期間也沒有甚麼大問題,所以我不怕正式開台後會有問題。」

 據羅燦表示,現在要說now財經台的優劣,實在早了些,至少要等一星期,所有節目都出了街,才能知道效果如何,而他也要等一兩個月,才能有足夠空間去檢討節目內容、編輯方向、報道手法等。

 「現在才剛開台,我只可以說都OK。我也有問其他人的想法,他們表示新聞都算可以,設計不錯,但有些主播還是比較陌生,需要時間去培養,讓大家認識。」

香港人需要百花齊放

 財經台其實是now首個自己的新聞台,其他新聞台都不是自己製作的,24小時新聞台的內容都是由亞洲電視製作的。「我們當然看到有市場,才會開一個財經台,並非因為別人開,我們又開。」

 「香港人愈來愈關心經濟,就算不是股民,都會留意銀行、樓市,因為大家都明白財務管理的重要性,衣食住行是錢,生兒育女又是錢,所以會看看銀行利息有多少,應該如何儲蓄及投資。」

 「另外,我相信經濟影響政治,全球金融經濟的發展,影響著其他層面,如政府策略、社會文化等,再加上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地位,並一直是中國及外國的橋樑,所以開財經台其實都算是順理成章的。」

這財經台不同那財經台

 不過,雖說新台有一定實力才出場,但要吸引到觀眾,不是說說就可以,而且有線副總裁趙應春早過本報表示,他們佔有先機,觀眾不會隨便「轉台」。

 「你們看到不同嗎?我們是不同的。」羅燦指著他面前兩部電視機,一部當然播著now財經台,另一部就播著有線台。「有線的是財經資訊台,而我們是24小時財經新聞台。他們也有新聞,但他們做更多新聞專題,而我們就主力做財經新聞報道,就好像CNBC一樣,我們兩個財經台的節目方向已有基本的差異。」

 now財經台在香港交易所設有直播室,超過10家證券行及分析機構建立直播安排,即時提供專家意見,緊貼市場走勢的分析,《牛熊先機》、《交易時段》、《午間股評》、《收市檢討》、《大鳴大放》、《樓市每日睇》、《環球金融快線》等節目,都是因應大市走勢而設的現場評論節目。

 不過,收費電視市場比免費電視的小,而財經台更是針對一個較專業的市場,now財經台以「新聞台」自居,怕不怕觀眾群會更窄?

 據羅燦所言,他們在做到專業的同時,亦要向大眾市場「埋手」。「我們做更多即時新聞及評論節目,當然是配合專業人士需要;但我們亦有顧及大眾需要,所以計劃會在下午推出一個《財經好易明》節目,講解一些投資基本知識。」

解釋挖角的必然性

 羅燦現任電訊盈科新聞及財經資訊首席副總裁,但其實很有「開荒」命,如蘋果日報創刊時,他是第一代的編輯,又為無線24小時新聞台開台出力,究竟今次now財經台開台有何感想?

 「這次開台,讓我更明白到人才的重要。」羅燦指出,做傳媒說到底都是以質素來取勝,而新聞質素就是從屬人才質素。

 如果大家有留意,看看now財經台的台前幕後陣容,就會發現一些「舊」名字——羅志輝(副編輯主任)、鄭麗矜 (副採訪主任)、徐蕙儀(首席主播)、林燕玲、謝瑞華、陳凱欣等,都是有經驗,有一定名氣的新聞從業員。

 以徐蕙儀為例,她曾任有線電視記者及主播、無線電視財經記者及無線新聞台首席主播,同時為無線新聞台培訓新主播,去年離開無線電視,轉到now財經台。

新人還需要時間

 「這些有經驗的,當然很快就上手,但我也有找一些剛畢業的新人,挑選後,還要上堂,從金融財經知識,到搜集資料、訪問、報道等技巧,甚至讀報,我們都有訓練,到了一定水平才可以出來見人。」

 「我也明白有些主播還很年輕(最小的只有22歲),但他們都不錯,只是有待時間磨練,培養出自己的風格,因為在一些節目中,由一個主播配搭一個市場評論員,他們不但要不斷增進知識水平,也要有自己的主持風格,才能樹立自己的主播地位。」

 羅燦最後還指出器材亦同樣重要。「因為我們24小時緊貼市場發展,所以很需要借重新科技,令我們能第一時間完成及播出訪問。除了硬件,我們電視台所有的軟件都是特別訂造的,能在畫面顯示即時市場數據。我想,如果有線要升級現有器材,可能要用上6個月才能追上我們。」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