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4月25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熱點追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切爾諾貝爾核爆:樂土變鬼域居民掙扎求存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04-25]
放大圖片

 發生在1986年4月26日的一場無情核反應堆爆炸,導致烏克蘭的切爾諾貝爾4號核反應堆及鄰近地區毀於一旦。估計核電廠附近20英里內的幾十條村落中,35萬多居民被迫撤離。20年後這個被稱為「鬼域」的地方,仍有2,000名勇敢村民掙扎求存,雖然與世隔絕,但自得其樂。

石牆包圍「死城」四周

 20年前發生核爆後,核電廠以外的村民全被撤走,這個面積為美國紐約市5倍的地區被稱為「死城」。它被大理石築成的高牆包圍,沒有外人打算內進,因為那兒滿佈輻射,數量相等於引爆幾十枚原子彈。

 然而「鬼域」仍有2,000名居民努力求存,面對高輻射仍未有懼色。其中一條位於普拉皮亞季的空置村落,周圍種了幾棵白樺樹,還有零星的雀鳥叫聲,以及僅餘的15名村民,幾乎已沒有任何生命氣息。

村婦無懼 自得其樂

 一名住在這村莊的老婦人,平日沒有人跟她聊天,因為太過寂寞,故此她平日便與自己所飼養的家禽詳談解悶,她自嘲說:「感染輻射?我一定能免疫。」

 同樣住在「閒人免進」區的帕爾霍緬科亦過得快樂,他在這個全世界含輻射量最高的地區種馬鈴薯及蘿蔔,還享用辛苦耕作得來的成果。其他居民也養雞及種植蔬果,完全沒顧慮這類食物會影響健康。

感染輻射 後患深遠

 一名71歲居民說:「我們的收成被檢查近百次,一切如常。」另一名同齡的村民對記者表示:「你會否多留一會並喝一碗羅宋湯?不用怕。」然而眾多科學家認為,該區危害人類健康,感染的輻射會帶來長遠後果。

 雖然聯合國報告指證實直接受核輻射影響的個案並不多,但核洩漏所造成的破壞從一些在切爾諾貝爾電廠鄰近地區人民的健康情況便可見一斑。21歲的納博克從未走近核電廠範圍,他的住所離核電廠60英里,他最近竟患上甲狀腺癌,他謂:「我從未想過切爾諾貝爾事件,直至我收到這噩耗的一刻。」他亦是核洩幅蓋範圍中,逾500萬名受輻射影響居民當中,其中一個受害的染病者。  ■美國廣播公司/綜合外電消息

切核案災難 推蘇聯走向末路

 1986年切爾諾貝爾核電廠大爆炸,洩漏輻射禍延現在的烏克蘭、俄羅斯、白俄羅斯,甚至其他歐洲國家,當年的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在事件發生20周年前夕發表文章說,這場災難或許是造成前蘇聯解體的真正原因,其影響甚至超過他提出的新思維。

伊朗未汲取慘劇教訓

 戈爾巴喬夫還表示,事件成為歷史分水嶺,帶來「後切爾諾貝爾時代」,使烏克蘭及鄰近多國面對經濟及核武問題。他期望各國汲取慘劇教訓,更暗示伊朗一意孤行發展核武,危害世界和平。由於核爆後輻射擴散範圍甚廣,前蘇聯即時受到嚴重污染,核反應堆爆炸後,放射性物質滲入泥土,再洩漏到第聶伯河,危及現時烏克蘭首都基輔及河畔鄰近城市的人口。政府進而展開保護河堤的工作,並動用全國所有資源防止情況惡化,包括大理石封鎖第4號反應堆。

開放加速致蘇聯解體

 戈氏表示,這場慘劇產生的社會影響更大,它給前蘇聯帶來開放更大言論自由的可能性,並讓人們明白現有體制不能再繼續存在,他亦明白到實行開放主義的重要性,開始思索「後切爾諾貝爾時代」。

 部分分析認為,事件加快戈爾巴喬夫推行開放主義,導致前蘇聯解體。更有說法指,前蘇聯公開事件後,外間看到當地仍未能成為一個對國際社會負責任的大國,反而把維護政府形象放在首位;故切爾諾貝爾核爆被指將前蘇聯推上絕路。 ■路透社/綜合外電消息/巴基斯坦《每日時報》

核洩禍延廣 500萬人受害

 「綠色和平」組織發表報告稱,20年前切爾諾貝爾核電廠爆炸所釋放的核輻射,將導致約9.3萬平民身染癌症死亡,較去年9月聯合國預測的約4千人高20多倍。該組織抨擊聯合國「有意誤導」輿論,為明哲保身而罔顧受害者利益。

聯國專家 低估個案

 1986年4月26日,切爾諾貝爾核電廠一個反應堆發生爆炸,當時洩漏出的核輻射幾乎遍及大半個歐洲,其中對烏克蘭北部、俄羅斯西部和整個白俄羅斯的打擊最具毀滅性,令60萬人受到高強度核輻射影響,另有約500萬人暴露在低強度核輻射範圍內。

 由聯合國專家組成的「切爾諾貝爾論壇」曾於去年9月發布調查報告,稱目前可證實死於核輻射的案例不足50宗,預計今後死亡總人數約4千。

基因變異 疾病代代傳

 但「綠色和平」組織則徹底推翻這一推測,認為核輻射將另外引發27萬宗癌症病例,其中9.3萬人將死亡。該組織還引用了俄羅斯科學院的一份報告,指出在過去15年來,該國便有6萬人死於核輻射後遺症,而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死亡人數共計約14萬人。「綠色和平」組織強調,核輻射後遺症可令人體基因出現變異,導致疾病代代相傳。除甲狀腺癌、乳腺癌和白血病外,核輻射還會破壞人體免疫和內分泌系統。  ■綜合外電消息/彭博通訊社

石油蘊量降核能「死而復生」

 1986年4月26日,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烏克蘭切爾諾貝爾核電站4號反應堆爆炸起火,當時洩漏的輻射相當於1945年廣島原爆的十倍以上,整個烏克蘭及其鄰國,從東歐到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以至英國北部和美國東部都被殃及。各地遇難人數從數百人到數千人不等,令切爾諾貝爾成為核電廠最大禍害的代名詞,不少人認為事件等同宣告核電發展「死刑」,但20年後的今日,核能卻「死而復生」,再次得到各國的重視。

核工業安全 紀錄良好

 英國著名的非政府智囊機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的專家格里姆斯頓稱:「切爾諾貝爾事件後,很多核電工業的安全紀錄良好,推翻了核電廠意外『十年一次』之說。」

 中國經濟近年急速崛起,對能源需求殷切,正著手推動主要核電計劃。美國目前已通過興建全新核電廠,從土耳其到澳洲等最少15個國家正考慮興建核電廠。英國政府在公眾反對下,再次將興建新核電廠帶返議題,而八國集團亦將於今年7月的峰會確認各國大規模發展核能的方針。

油價攀升 核能更化算

 科學家認為全球暖化很大程度由電力廠、工廠和汽車燃燒石油造成;中東國家政治動盪、原油蘊含量下降,亦威脅到全球的能源供應。

 世界核能協會專家霍爾萊西認為:「面對石油價格攀升,溫室氣體問題和可能出現的排放二氧化碳附加費,核能相對將會更便宜。」但反對者認為,核能始終未能解決處理核廢料的問題,因為極具毀滅性的核廢料需要數千年時間分解。  ■路透社

各國核能發展策略

 切爾諾貝爾核電廠洩漏事件20年後的今日,能源需求殷切,加上全球暖化和石油價格飆升,令多國再度轉向核能,如中國計劃於2020年前興建30間核電廠,而印度亦將大規模發展核能設備;但另一方面,也有國家大幅減少核電廠的數目。以下是全球幾個主要經濟體系在核能方面的發展策略:

中國

 計劃於2020年前興建30間新的核電廠。中國目前有9座核電廠,核電供應量佔全國電力供應2.3%,中國期望在15年內將比率增加至4%。

美國

 最新能源方案中提出興建新核電廠,現正等候批核31億美元(約240億港元)信貸作為興建費用。美國三哩島核電廠於1979年發生該國歷來最嚴重的事故,其後美國的核電發展一度沉寂。

法國

 核電佔全法國電力供應約8成。法國目前是主要的核電出口國,自1993年以來沒有再興建過任何新的核電廠,但目前計劃興建一座供電量達1,600兆瓦特的歐洲壓水式反應堆,預計於2012年啟用。

日本

 日本是繼美國和法國後的第三大核能國。核電佔全日本電力供應的3成,日本政府正計劃興建5座新核電廠,並於2010年前將核電比率增加至4成。

德國

 德國新聯合政府計劃到2020年前可大幅減少國內核電廠數目。但核能佔全德國1/3的能源供應,因此在取締舊式核電廠的同時,也積極開發再生能源。

英國

 英國首相貝理雅認為核能可穩定能源供應,且有助達致減少溫室氣體的目標。核電佔英國全國電力供應的2成,英國在2020年前將關閉其中一間舊式核電廠。

芬蘭

 正在興建第5座核電廠,預計於2008年啟用。業界正要求興建第6座核電廠。 ■路透社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熱點追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