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6月21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黑暗中的跑者張文彥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06-21]
放大圖片

 剛跑完馬拉松的張文彥緊執女友之手。(被訪者提供)

採訪:鍾欣琦 文:鄧智婷

 一次意外,奪去張文彥僅餘的視力。作為全盲馬拉松跑手、有「台灣阿甘」之稱的張文彥,其座右銘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著標竿直跑」。憑著這個信念,他繼續跑步及從事公益事務去延續其璀璨的人生。

 今年二月,他來港參加渣打國際馬拉松賽香港站賽事,衝線後手執鮮花向女友求婚,成為傳媒報道的焦點。

 張文彥因患視網膜色素變性,天生弱視,右眼全盲,左眼只有零點零三的視力。小學三年級時,張文彥已希望學習孫中山的精神,想幹大事。但他明白幹大事必須讀書,「未全盲時,我也要在很光的環境下才可以讀書,因此用一盞燈放在桌子。」

跑馬拉松求婚

 因為燈太光,夏天十分炎熱,一邊閱讀一邊流汗,書都被汗水沾濕。最辛苦的是考聯考,因為看得不清楚,做選擇題時經常劃錯答案,一錯便要重做。

 高中三年級,他的眼睛被木頭插傷,雙目全盲。突然失明,一切黑暗的聲音、想法、憂愁,一下子佔據他的心。「當時我想『我這輩子完蛋了』!」張文彥憶述。那陣子,他滿腦子都想著自殺:跳樓、衝出馬路被車子撞死,再不然,便用手捏著眼球,有時更會把頭撞向牆。這種負面的情緒,直至到教會後,才慢慢平復下來。

 一個盲人,要跑步已不是易事,跑馬拉松,更難比登天。張文彥能夠跑,只因手中有一條繩,繩的那端,是他的教練兼陪跑員吳興傳。

 兩人於1996年在跑步場上認識。

 熱愛跑步的張文彥,每天清晨均會練跑,因此結識教練吳興傳。吳興傳看見張文彥每天由不同的人帶他跑步,沒有固定的老師,認為這樣對他有不良的影響,加上從教練專業的角度分析,認為張文彥有進步的空間,於是吳教練決定當張文彥的老師。

一條繩牽引方向

 吳興傳平日擔任木柵動物園的駐警,閒暇時與張文彥練跑,十年如一日,從不間斷。由於張文彥是盲人,吳興傳必須引導他向著正確的方向去跑,於是他們用繩索把二人的手綁在一起跑。靠著纏繞在兩人手腕上長達50公尺的繩索,從在場上跌跌撞撞,到不斷調整繩索長度,確認兩人之間適當的距離,兩人花了很多時間才培養出默契和信任。

 訪問中,吳興傳向記者笑說,兩人的感情好得可能被誤以為同性戀呢!

 「只要我繩子的拉動方式不同,他就曉得前面有障礙。」吳興傳說。多年以來,他們已一起跑過不少地方,如日本、泰國、韓國等,挑戰過不同國家的馬拉松賽事。下一個目標,是繼續為世界公益而跑。

 最能鼓舞張文彥的人,非劉俠莫屬。張文彥19歲認識劉俠,二人相識超過20載。

 「劉俠自小患病,行動困難,但她仍然坐著輪椅參與公益,她用筆做公益活動;那麼我更要跑出去,去跑公益,把她的精神發揮出來。」張文彥說。

 人生本來便是書,不一定要閱讀書本才行,與人相處也很重要。與劉俠的相處,令張文彥學到更多。他認為了解她的人就好像閱讀她的作品一樣,從她的生活去了解其生命比看她的作品更為直接。「她曾經很後悔自己未能把最好的福音傳給一位病友,她經常教導我有心有對手便要立即行動。這對我的啟發很大,我發誓未來我也要當行動派,不要到所有事情結束才後悔。」

 去年底出版的書《看見希望的入口》,是張文彥的另一次「行動」。書本內容講述張文彥從小到大的經歷,從老師、父母、社會的幫助,令他轉向社會公益的路口。從書中,讀者可以見到一個全新的張文彥,大家不會看見他過去的憂傷和痛苦。

 對於自己的將來,張文彥是很清楚的。「以前我是為了拿獎牌而跑,但現在我是為了公益而跑。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張文彥說:「正如去年我和教練為了劉俠逝世一周年而跑,對全國人民來說是一種激勵,很有意義。」他希望為世界作公益活動,喚起更多企業支持公益活動,幫助弱勢社群。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