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九龍塘學校(中學部)校長陳銘華表示,母語教學如果配合加強英語的措施,學生也可以學好英語。
今年高考英語運用科合格率再下跌2.2個百分點至74.4%,創11年新低,更有中文中學合格率大跌近15%。教統局則主動向傳媒「放料」,指有中中英文成績大躍進,圖挽回影響。教育界人士指出,中中英文合格率有升有跌,成績參差是不爭的事實。他們認為,在推行母語教學的同時,如何盡可能減少對學生英語水平發展的制約是一個重要問題,當局必須面對現實,並要開放更多數據讓社會就有關政策作客觀分析,選擇性提供利好的資料是不適當的做法。
【本報訊】今年中文中學在高考英文科表現參差,其中在預科轉以英語教學的九龍塘學校(中學部),英文合格率由去年的94.8%下跌至80%。該校校長陳銘華承認,中一至中五以中文授課,某程度上的確阻礙學生學習英文,但母語教學能幫助學生理解課程內容,尤其是一些較抽象的科目如物理,以母語授課,學生更能理解當中的邏輯概念。
考生冀中四起轉教學語言
該校中七生劉冠斌在高考各科都合格,但英文僅得U級。他表示,中一至中五的中文授課環境令他沒有機會接觸英文,所以剛升上中六時以英語學習感到很吃力,整整3個月也未能適應,即使學校有活動提升英文,他也提不起興趣參加。雖然他已參加了補習社的「雞精班」,但始終未能令他的英文有躍進。他認為,如果能早在中四開始轉換教學語言,便有多一點時間適應。
不過他亦指出,母語教學對他理解其他科目確有幫助,並笑稱他在會考有16分,如果不是用中文授課,不可能有此成績。
金文泰四年耕耘終有成果
另一方面,傳統中中金文泰中學今年高考英文合格率大幅上升15%,校長鄧陳慧玲表示,多年來都有課堂活動加強學生英文,但仍有失手的情況,所以4年前學校開始有系統地營造英語環境,由她自己「身先士卒」帶領英文老師,於早讀時間為中四至中七學生設英語會話小組,提升他們的英語溝通能力。她欣慰地表示:「今年的學生已累積了4年經驗,終於顯出成果。」
至於其餘多間中中,如培道、香島等英文合格率都有上升,譚伯羽中學與去年相若,而勞工子弟中學則繼去年大升逾20%後回落至接近前年的水平。
教評會籲應總結成功經驗
教育評議會主席蔡國光表示,部分中中英語成績優異,可以作為其他學校的榜樣,總結及分享其成功經驗,但由於不同學校學生的水平不同,要仔細分析比較會考及高考的成績,才更公平有效。他指出,母語教學有其限制,雖然有利於部分學科的學習,但對學生英文水平也有影響,局方需要面對和正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