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據新華社30日電:國家發改委今日表示,目前鋼鐵行業產能過剩的後果已經開始顯現,其公布了針對鋼鐵工業產能過剩的新一輪調控目標—2007年前淘汰5,500萬噸落後煉鋼能力,整個「十一五」期間淘汰約1億噸;加快國內鋼鐵工業兼併重組,形成2至3個3,000萬噸級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鋼鐵企業集團。
據統計,2005年底中國已形成煉鋼能力4.7億噸,目前還有在建能力0.7億噸、擬建能力0.8億噸。如果任其全部建成,屆時,中國煉鋼產能將突破6億噸。而2005年鋼材表現消費量在3.5億噸左右,供求嚴重失衡。更為嚴重的是,鋼鐵行業內部的惡性競爭已經出現。據悉,自2005年9月下旬以來,在鋼材價格出現全面下跌,原材料價格居高不下,95%的鋼材產品價格跌破成本。
據統計,在2004年末我國已形成的4.2億噸鋼的產能中,300立方米以下的小高爐和20噸以下的小轉爐、小電爐的產量分別佔總產能的27%和13.1%,在早先公佈的《鋼鐵產業發展政策》中,屬於明確規定的要淘汰落後設備。
確保產品結構調整
根據通知,改善目前國內鋼鐵工業佈局不合理的局面也是此番調控的目標之一,中國政府將結合城市鋼廠搬遷和淘汰落後產能,同時確保產品結構調整後,主要產品能滿足國民經濟發展需要。此外,通知還提出國內鋼鐵工業要加快兼併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國內排名前10位的鋼鐵企業集團鋼產量佔全國的比例達到50%以上。
限制落後企業資源
發改委官員表示,鋼鐵工業產能過剩將帶來資源供給和環境容量的難以支撐,以及行業惡性競爭。如不及時解決,我國鋼鐵工業有可能再次喪失由大變強轉變的重要戰略機遇。
因此,該官員強調,新宏調是中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0%的重要舉措。
為保證淘汰落後產能的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發改委要求,對有淘汰裝備的企業,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在能源、水、電供應、流動資金貸款、鐵礦等資源配置以及項目審批等方面要採取相應限制措施,促其盡快淘汰。各地鋼鐵企業按照現行的有關法律法規,關閉一批浪費資源、污染環境和不具備生產條件的落後生產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