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10月12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教育自由講:一代不如一代?誰之過?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10-12]

 近年不斷聽聞教師抱怨時下的學生越來越難教,甚至大學教師亦覺得現時大學生的質素與從前的有很大的差別。曾經聽過一位老教授提到大學生的「變質」問題,他指出現時的大學生上課談話、不專心、求學不誠、只求分數及取貼士。但最令老教授傷感的是他們仍然停留著依賴「外表」的自信:穿名牌,好打扮,面對不願意接納的行為「不懂抗拒」,亦欠缺個人應變及解難的能力,個人的質素「比從前的中學生更有所不如」。從前,大學生的「自信心」是來自內在的個人質素:知識、思考方法及求真態度。有教授甚至打趣說:「大學問題中學化,中學問題小學化,小學問題幼兒化!」悲觀之情,溢於言表。

 今天時下的青少年,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嗎?

家庭學校影響最大

 青少年的個人質素在一定程度上不如以往,但歸根究底,本人認為「學生」也是受害者,問題的根源是環境造成的結果,而家庭及學校的影響最大。

 從前的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經常要面對成長挑戰,並透過自身的經驗學習成長。還記得七十年代、我就讀小六的時候,所有小學畢業生均要面對升中試的壓力。有數位同學的升中派位極不理想,於是他們就根據老師所提供的資料,相約一起到心儀中學「叩門」,查詢入學的機會,結果有些同學碰個滿面灰,但亦有少數成功的個案。

 在「叩門」的整個過程中,他們的家長均沒有參與,原因並不是父母不關心,而是他們根本不懂如何幫助,子女亦充分明白不能依賴父母,繼續升學的唯一方法就是靠自己。對於這些同學來說,不論結果如何,他們均上了人生的重要一課─自我承擔責任,嘗試尋找機會以圖突破困境,並在過程中學習面對挑戰與壓力。(待續) ■香港浸會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陳茂釗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