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提恩教堂前觀,雄偉壯觀。
圖、文:國泰航空機艙服務員 林頌華
筆者打從大學開始,已對布拉格充滿憧憬,並非周杰倫給緋聞女友蔡依林寫過流行曲《布拉格之戀》,而是因為我最愛的捷克作家卡夫卡和米蘭昆德拉。
戰爭及冷戰的陰霾籠罩下,捷克文學著作大都帶憂鬱或國仇家恨。故此,幻想中的布拉格,就像春日裡的倫敦,灰灰的天、絲絲細雨,彷彿在透露著捷克民族的淡淡哀愁。
直到真正踏足這片土地,始知那是我的一廂情願、浪漫過頭的想法。
舊城遊歷獵美景
在布拉格的舊城區遊蕩,除了旅遊指南上的景點如提恩教堂(Tyn Church)、聖尼科勞斯教堂(St. Nicolas Church) 和天文鐘(Astronomy Clock) 外,別錯過這一帶的商舖和民居。在這兒,隨便一幢建築物都最少有一百年歷史,不是巴羅克便是歌德式建築,美得不可勝收,活脫脫上一節「街頭建築藝術課」。
不得不提,提恩教堂前的餐館,在十七世紀時原本是一所學校,不同年代的物業主人把其用途和建築風格不斷變更,始演變成現在的模樣。有趣的是它跟提恩教堂「唇齒相依」的關係,無論你從什麼角度拍攝教堂,這餐館或是矗立在廣場中央的胡斯紀念碑(Jan Hus Husa)定必被攝入鏡頭之中。
在西西的《旋轉木馬》一書中提及過,迄今尚沒有一張攝得提恩教堂全貌的照片,有興趣者不妨到布拉格舊區挑戰一下自己的攝影技術。
卡夫卡的餘溫
黃昏裡的查理大橋(Charles Bridge)更是浪漫,無論任何時候,看見絡繹不絕的遊人從橋頭走到橋尾,欣賞橋上三十座雕塑。但想要拍得查理大橋和舊城的全貌,不得不花點力氣:到布拉格皇宮(Prague Castle)後走280級樓梯,在聖維托斯教堂(St. Vitus Church)的頂部俯覽整個城市,我敢保證你在這兒定能拍得最好的風景照。
凡到布拉格皇宮,更非到黃金巷(Golden Lane)一走不可,因為這兒正是存在主義文學之父卡夫卡昔日的住處。雖然這兒已成了專賣卡夫卡作品的小書店,附近更變成了賣手信的商舖,但文學愛好者還是該到這兒朝聖,想像絕望的卡夫卡帶病在這狹窄的小房子完成了《變形記》,或許你會有不少領悟。
布拉格的新城區店舖林立,可惜購物並非我的旅遊目的,走馬看花一番,再拐進小巷,果然柳暗花明,發現了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鼻祖慕夏(Mucha)的展館(Mucha Museum)。
生活與藝術融和
新藝術運動於1890至1905年間在歐洲盛行,捷克畫家慕夏除了是該運動的推行者外,他更是廣告海報的「發明者」。小小的展館除了展出他的海報以外,更介紹新藝術運動的內容。它提倡把生活和藝術融會一起,故此藝術順理成章地與消費主義扯上了關係,廣告海報和一切商品的設計學也在這時期應運而生。
了解過這場發生在十九世紀末期的藝術運動後,重新走在布拉格的街道上時,竟有了另一番體會。原來一桌一椅、一磚一瓦,乃至書本的封面設計,歐洲人也視之為藝術品般看待,他們對美和生活素質的追求,令我更懂得欣賞布拉格的美麗。
步出藝術館時天已黑,更下起一陣微雨。雨點打在臉上,但現代的捷克在我心目中,已不再憂鬱;從此以後,布拉格只會是美麗和浪漫的一個代名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