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6年12月16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聽聲 又見人 三頭 更六臂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6-12-16]
放大圖片

 大家可能還以為做主持人只要隨便「吹水」、播歌,其實要做很多工夫才能完成一個普通的節目。

——電台主持人 是也

文:曾家輝、張 曦

 早前同事訪問了本港第一代電台DJ陳任,回顧DJ文化盛衰興亡及和社會變遷的關係,聽起來就已很學術似的。大家或許更想知道現在的電台節目主持人(不是DJ,應是節目主持,被訪者的名片上印著的名銜是program host)的工作、理想……

 想著想著,就找了三位年輕有為的節目主持—香港電台第二台的彭晴、程振鵬及第一台的張婉君。筆者走到電台直播室,看他們做直播節目、錄音、度橋,還有等做節目時看報紙等。

 三個主持,三樣態度,三種視野—現在的電台主持,不再只懂播歌夾歌,除了口齒伶俐,更要樣樣識,除了幕後,也要走到台前。各位有志入行的年輕人,你們預備了沒有?

彭晴:做完節目還有更多要做

 「平日早上5時左右起床,梳洗打扮,再看看報紙,之後出門回電台,『晨光第一線』六時開始,一直到十時。但不要以為這就完了,因為還有很多瑣碎工作,好像錄音、度橋(創作)、搵資料、約訪問等。」

 「很多人還以為我們做完了節目,便沒有其他工作了,可以下班,但我們還要開會、討論內容。你也知道『晨光第一線』是個綜合雜誌式節目,所以我們有時間便要上網、讀報紙,知道多些時事,事前事後都有很多工作。」

 說真的,筆者知道彭晴其人不是因為「晨光第一線」,而是看過她曾擔任一些電台或電視活動的主持。

 「我不是公務員,只是合約員工,人工不是很高,為了生活,便要搵多些外快。」彭晴笑著說。

 可能她也預知我會問這種問題,她倒沒有太為難。「我不太介意做幕前工作,這沒有甚麼問題,但說到底還是喜歡電台主持的工作。」

 「記得在加拿大讀書時,曾一邊上學,一邊做兼職電台主持。畢業回港後,第一份工卻是空姐,因為那時要找一份又賺錢,又方便回加拿大探親的工作,但只做了半年,覺得很辛苦,碰巧香港電台又招考主持,便寄上錄音帶試試,後來便取錄了。」

 「我星期六也要主持『中文歌曲龍虎榜』,性質當然和『晨光第一線』很不同,是個音樂節目。其實要主持哪個節目,當然最後也是由上級決定,但我當初也有自薦主持『晨光第一線』的。」

程振鵬:對工作有使命感

 「我大約4時起床,5時半左右回到電台,再看看報紙,預備做節目。『晨光第一線』是個歷史悠久的皇牌節目,其他主持人都好nice,我在『晨光第一線』也算新人呀,之前在第一台做主持,2002年才調到第二台。」和彭晴一樣,程振鵬星期一至五都要主持「晨光第一線」。

 程振鵬逢星期六還要主持「政壇新秀訓練班」。「這節目的目標是年輕人,雖然議題是嚴肅,但風格卻是輕鬆。節目的重心主要是嘉賓及那些政壇新秀,不是我,我只會帶動氣氛,引起話題。」

 不過,雖然都是「晨光第一線」的主持人,但和程振鵬談話,戀會覺得他多了一份「使命感」。

 「雖然每天的工作好像很相同,但每日的節目其實都很不同,所以要不斷留意身邊的一切。」

 「以前我也有想過要學習前輩,好像如何掌握時間、夾歌、說話等,但也不是刻意模仿。」

 「我也發覺年輕一代的發音不準,好像發不準n、ng音,不過如果可以進電台工作,之後也會接受訓練,發音問題是可以改的。」

 筆者之前也訪問過其他電台主持,訪問當日也看過他們做節目的過程,當程振鵬回答筆者問題時,他總是很認真的,好像思考過一樣,井然有序,和大家「聽到的風格」有著很大的差異。

 「或者因為我是公務員吧,哈哈,我也當這份是終身職業的了,總覺得自己是應該有些責任的,也有一份要求。做電台主持應要有一定的知識及操守水平。」

張婉君:多元角色貼近聽眾

 筆者來到港台第一台的工作室,恰逢健康類諮詢節目「精靈一點」正在直播。主持人之一張婉君負責當天的編輯工作,那時她在忙碌地接聽眾來電。在直播過程中,要應付很多電話,只見張婉君詳細地記下每個來電聽眾的資料及問題,又要即時篩選,再遞給其他主持及嘉賓。

 節目結束後,張婉君才能舒一口氣。她笑著告訴筆者,從小聽著收音機長大,一直認為電台主持是一份輕鬆有趣的職業,只要對著話筒說說話就行,還能扮演幕後「神秘人」的角色。但進入這行,才知道並不是大家想像般清閒。

 張婉君認為,做每天的節目都要事先做足功課。例舉「精靈一點」來說,來電諮詢病情的聽眾的需要不是醫療衛生知識的皮毛,而是更多詳細可靠的資訊。

 「他們可能比我們知得更多,有的會問些很專業及技術問題,所以主持也要有專業知識。我並非醫科出身,只能一面做一面學,從書本或網上不斷吸取養分及充電。」

 張婉君每星期主持兩日「精靈一點」,平時還負責其他錄播節目的編導工作,例如文化節目「打開天窗甘國亮」、教育節目「一分鐘閱讀」等。「從節目前期定選題、找資料、聯絡嘉賓及團體,到錄播後的剪輯、配樂等編輯任務,再到後期吸取聽眾回饋資訊,短短幾分鐘或幾小時的節目,背後卻要付出大量的心血。」

 正如張婉君所言,節目主持的身份也趨於多元化。「不再像以前那麼幕後,主持會站到台前,參與有關的活動,如戶外公益show、常識問答比賽等,與觀眾直接互動溝通的機會繁多。」

 「當然,隨著網路發達,所有聽眾在網上也能搜索到DJ的資訊和照片,所以DJ有更多機會在節目中表現自己最真實的一面。」

 當筆者談到Internet及其他新媒體的興起,對電台是否造成一定衝擊,張婉君認為:「有衝擊其實是好事,電台與網絡兩種媒體能有效結合,發揮各自特色能吸引更多聽眾。」她解釋,如今電台播放節目的模式已轉變,由於結合了網絡,聽眾除了聽收音機,也可以隨時從網上收聽直播或下載重播。

 她還認為,電台節目其實也有自己的優勢所在。「像『精靈一點』這樣的談話類健康節目也許尤為突現優勢,如果此類主持與嘉賓面對面地談話性質節目,以電視畫面形式出現,可能會顯得枯燥造作,而與聽眾電話溝通的方式,也許更能貼近生活。」

 不過,張婉君也坦言,受到Internet、電視等衝擊,電台聽眾中,年輕人確實不是佔最大比重,但只要題材創新,風格自然,貼近社會,同樣會受到年輕聽眾的捧場和喜愛。

 年輕人,你還敢說電台節目主持人識夾歌便可以!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專題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