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智定
每回遊蘇州,寒山寺為我必瞻之景,這座千年名寺的中外遊客,據說年年大增且不論寒暑之變。陪我同遊的一位蘇州文友告訴我,外國遊客中當以日本人最多,因日本人自小學二年級起即聞寒山寺大名,在日本的二年級小學語文課本中,必有二首唐詩,其一便是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那寒山寺的悠悠鐘聲,自令彼國無數幼小的心靈神往不已。
此刻,在我們的周圍,便有好幾隊日本遊客正懷著虔敬之心情,靜靜地聽中國導遊講述眼前的寒山寺今古。
遊寒山寺,所見寺內景物甚多,而我以為其中的讀碑和撞鐘,是極雅極美的韻事。
寒山寺諸院碑廊所藏甚豐,皆屬碑中珍品,計有南宋的岳飛、張即之,明代的文徵明、唐寅、董其昌、羅聘,清代的康熙、雍正、俞樾、康有為,現代的李大釗、張繼、劉海粟等共約百餘通,其中大部分是為那首萬古傳頌的《楓橋夜泊》而書。品讀之間,其實也是一種深刻的人文熏染,也惟有親臨其境,方有此情。回對令人心眼俱醉的各式古今書體的碑刻,或行或草,或隸或篆,竟把這首唐代小詩在書法藝術上演化得氣韻飛昇,這也是每一個讀碑者無法言述的心靈享受。
除了碑文本身的書法藝術欣賞外,有些書碑,居然蘊有文壇或畫壇的珍貴憶情呢。如眼前這塊唐人張繼《楓橋夜泊》詩的行草詩碑,竟出自上世紀民國顯要人物張繼筆下。此二人竟然同名同姓,相隔千年後共聚一碑,洵為碑林奇聞。據說立這碑的主意,出自蘇州籍的著名畫家吳湖帆。上世紀四十年代後期,吳湖帆很崇敬當時遠在北平的民國政要張繼的一手行草造詣之高,便托朋友與張繼聯絡,托他書寫唐人張繼的《楓橋夜泊》,張繼欣然受邀,很快就寫畢並寄來了書法作品。於是乃成美事並成了書壇趣聞。而眼前這通由兩個張繼合成此妙構的碑文,當然成了人們必來一賞的妙品了。
賞畢碑廊,自然便會想到撞鐘。今日寒山寺的這口古鐘,除了逢年尾或重大節慶日舉辦撞鐘儀式時收費甚昂外,平時以每撞三下收十元人民幣計。現在鐘樓上尚有七、八位日本老婦人在依次排隊撞鐘,但見她們每撞一下鐘,口中便唸唸有詞,大約正在心中為自己或親人們祝福。輪到我了,我拉起鐘槌,口中也輕聲唸了三個祝福內容,然後重重將鐘槌撞向鐘身,那種宏遠深沉的鐘聲,聞之令整個人的身心似有些飄渺。
此時,但見那七八位撞鐘後將下樓的日本老婦,似對古鐘依依不捨,相信她們正在心中深情地說:寒山寺古鐘,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