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擐㚚� | 閬��� | 擐蹱葛 | �批𧑐 | �蝱�� | ��钅�� | 閰閗�� | 鞎∠�� | �𧑐�𤩎 | ��閗���鞎� | ��躰�� | ����� | 憡𥟇� | 擃磰��
2007年1月16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新聞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狂賺700億 高盛居安思危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1-16]
放大圖片

 2006年絕對是投資銀行高盛和其行政總裁布蘭克費恩豐收的一年。高盛去年勁賺破紀錄的95億美元(約739億港元),公司年底向員工大派花紅,成為一時佳話,上任才大半年的布蘭克費恩成為人人眼中的功臣。不過布蘭克費恩在接受財經雜誌《福布斯》訪問時坦言,風頭浪尖上時而會失眠。有分析稱,高盛過分倚重交易收益,如果遇上市況波動則後果堪虞。布蘭克費恩表示,公司業務必須更多元化,他又看好中國等新興市場的發展潛力,準備大力開拓。

 高盛去年交出了一張亮麗的成績表︰收入比前年增加50%,達380億美元(約2,964億港元);盈利劇增76%,達破紀錄的95億美元(約739億港元),單是員工薪金就花了165億美元(約1,287億港元),其中大部分是年終花紅。此外高盛的股價節節上升,已逼近200美元(約1,560港元)的大關。

避免倚賴交易收益

 布蘭克費恩理應是躊躇滿志,但他卻透露有多晚都難以成眠,擔心「當不可預見的事發生時」,情況會有多壞。的確,高盛目前極倚賴交易收益,這是一門波幅大兼風險高的行業,全球金融市場一旦崩潰,公司勢必首當其衝。

 高盛在1999年上市以來,交易收入遞增至250億美元(約1,950億港元),佔公司收入的比率由1999年的43%,劇增至目前的68%,而資產管理及其老本行投資銀行業務則分別只佔17%和15%,比例極為失衡。

 布蘭克費恩認為高盛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三線並重,交易、資產管理和投資銀行業務都同樣重要,希望公司能勝任顧問、交易員、資產管理者和投資者等多重身份,更盼望在一宗交易裡兼當這些角色。

助推動國企私有化

 雄心壯志的布蘭克費恩滿腹大計,打算開拓「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等新興市場的業務,「在『金磚四國』的經濟體系,我們有很明確的策略要加以開拓,不只是因為她們的公司和經濟越來越強勁,更重要是因為這些國家的企業家正踏向全球舞台」。

高盛在過去數年推動了中國移動通信、中國石油天然氣和中國銀行等的私有化計劃,在去年10月又協助工商銀行在上海和香港上市,是歷來最大宗的招股活動,共集資220億美元(約1,716億港元),而高盛亦賺得可觀的酬金。  ■《福布斯》

謙謙君子當高盛𡑔弗人

 52歲的布蘭克費恩(見圖)去年6月才從保爾森手中接過高盛的領導權,這名「黃金推銷員」在自謙的智慧與和藹可親的舉止背後,藏著一顆受訓於哈佛大學的精明頭腦,以及滿腹的雄圖大計。

初應徵失敗而回

 布蘭克費恩出身寒微,他是一名郵政工人的兒子,於紐約布魯克林區的廉租屋長大,靠獎學金完成哈佛大學法律系的學位,1978年畢業後當上律師,期間曾應徵高盛的一個職位,但卻失敗而回。他在畢業後3年加入小規模的商品交易公司J.Aron,J.Aron其後被高盛收購,布蘭克費恩也因而成為高盛一員。

 在1994年,布蘭克費恩負責主管高盛的貨幣及商品交易,他於1997年更獲委任為「固定收益、貨幣及商品部」的主管,在處理1998年的金融危機貢獻良多。他兼顧的債券、貨幣和商品交易為高盛賺取近半的交易收入,在公司的地位急速冒升。

持39億高盛股票

 他在2002年升任為公司副主席,在全球股市不景氣時,高盛著力投資在新增長項目和交易科技,更發展資產管理業務。保爾森去年6月離開高盛出任美國財政部長後,布蘭克費恩便當上了高盛的掌舵人。

 布蘭克費恩目前擁有市值5億美元(約39億港元)的高盛股票,但他一點也不心高氣傲,他的一名舊同事表示:「他具有非一般的同情心,同時也非常強硬,由於這兩種性格通常不會同時出現,故他常強硬得令人吃驚。」

 一些觀察人士認為,高盛面臨最大的威脅是可能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高盛董事兼前高級合夥人弗里德曼表示︰「在過去的十多年,我們經歷很多市場混亂,因此知道將會出現另一次混亂,但布蘭克費恩清楚知道樹長不到天,不會有一帆風順、無休止的擴張。」 ■《福布斯》/網上資料

美兩任財長來自高盛

博爾滕

 52歲,現任白官幕僚長,1994至99年任高盛法律及政府事務行政總裁;他也是一隊樂隊的低音結他手,去年6月曾向國會政要表演。

德拉吉

 意大利央行行長、高盛國際副主席;1984至90年出任世界銀行行政總裁,1991年成為意大利國庫部秘書長,在私有化計劃上備受好評。

弗里德曼

 去年6月創立私人股票公司;2005年12月起擔任布什政府外國情報顧問委員會主席和情報監察委員會主席;曾在高盛工作30年,最高職位是主席及高級夥伴,1994年退休。

保爾森

 現任美國財政部長,1974年加入高盛,8年後成為合夥人,1999年擔任高盛行政總裁,直至2006年5月加入布什內閣為止。

蘭珀特

 資產淨值達38億美元(約296億港元),去年被福布斯評為最富有康涅狄格州居民;他是ESL Investments行政總裁及Sears Holdings主席,最初加入高盛當見習生,後來轉到風險套匯部工作,1988年離開高盛,創立ESL。

魯賓

 前美國財政部長,克林頓時間擔任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1966年加入高盛風險套匯部,5年後成為合夥人;1990至92年與弗里德曼共同出任高盛主席及高級合夥人,直至加入克林頓內閣為止;2001年辭去官職,加入花旗集團擔任行政委員會主席。 ■《福布斯》

高盛薪酬冠絕各行

 職  業:高盛行政人員

 平均年薪:62.1萬美元(約484萬港元)

與其他職業比較:

 職  業:公司行政總裁

 平均年薪:171,080美元(約133萬港元)

 薪金比較:1名高盛職員=3.6名行政總裁

 職  業:電腦程式員

 平均年薪:76,540美元(約59萬港元)

 薪金比較:1名高盛職員=8.11名電腦程式員

 職  業:律師

 平均年薪:125,390美元(約97萬港元)

 薪金比較:1名高盛職員=4.9名律師

 職  業:警員

 平均年薪:61,420美元(約47萬港元)

 薪金比較:1名高盛職員=10.1名警員

 職  業:圖書管理員

 平均年薪:56,630美元(約44萬港元)

 薪金比較:1名高盛職員=11名圖書管理員

 職  業:郵遞員

 平均年薪:45,770美元(約35萬港元)

 薪金比較:1名高盛職員=13.6名郵遞員

 職  業:清潔工人

 平均年薪:25,320美元(約19萬港元)

 薪金比較:1名高盛職員=24.5名清潔工人

 職業:交通護衛

 平均年薪:24,440美元(約19萬港元)

 薪金比較:1名高盛職員=25.4名交通護衛

 職業:侍應

 平均年薪:22,160美元(約17萬港元)

 薪金比較:1名高盛職員=28名侍應

 職業:收銀員

 平均年薪:18,360美元(約14萬港元)

 薪金比較:1名高盛職員=33.8名收銀員 ■《福布斯》

高盛主要收入來源

  投資銀行業務

 ■1999年:43.6億美元(約339億港元),佔公司收入32%。

 ■高盛曾協助進行超過1.3萬億美元(約10萬億港元)的合併交易,包括47間高科技公司上市事宜。

 ■2006年:56.3億美元(約439億港元),佔公司收入15%。

 ■高盛去年處理1.1萬億美元(約8.5萬億港元)的合併及收購,包括大宗合併:AT&T收購BellSouth,以及Mittal與Arcelor併購。

  固定收入、貨幣和商品(FICC)

 ■1999年29億美元(約226億港元),佔公司收入22%。

 ■高盛的固定收入、商品和貨幣部門,從信用差價擴大及流動資產減少的「谷底」翻身。

 ■2006年:142.6億美元(約1,112億港元),佔公司收入38%。

 ■該部門的收入去年上升6成,大部分來自商品、受壓投資或瀕臨虧本投資的淨收入增加。

  股票

 ■1999年:19.6億美元(約152億港元),佔公司收入15%。

 ■1999年的股票收入是1998年的雙倍,全賴強勢的套匯、可兌換票據,以及對衍生性金融商品和全球股票的需求增加。

 ■2006年:84.8億美元(約661億港元),佔公司收入23%。

 ■衍生性金融商品成為去年高盛股票獲利的主要途徑,但50%的增長均來自公司去年購入的保險業務。高盛採用的科技及交易額稱霸紐約證券交易所,公司佔7成交易是電子交易,其他對手則低於一半。

  核心或基本投資

 ■1999年:9.5億美元(約74億港元),佔公司收入7%。

 ■高盛當年主要從高科技及電訊投資獲利。一如所料,公司1年後核心或基本投資收入暴跌86%。

 ■2006年:28.2億美元(約219億港元),佔公司收入7%。

 ■高盛因投資中國工商銀行獲利9.37億美元(約73億港元),並從三井住友銀行的可兌現優先股中賺得5.37億美元(約41億港元)。

  資產管理業務

 ■1999年高盛報告指,資產管理及證券服務總收入32億美元(約249億港元),佔公司收入24%。

 ■2006年:42.9億美元(約334億港元),佔公司收入11%。

 ■受管理資產於2006年增加27%,至6,760億美元(約5.2萬億港元),並擴展至所有資產層面。高盛表示,《福布斯》400名最富有美國人當中,43%是其客戶。

  證券服務

 ■高盛於1999年報告指,資產管理及證券服務總收入32億美元(約249億港元),佔公司收入24%。

 ■2006年:21.8億美元(約170億港元),佔公司收入6%。

 ■客戶結存增加、對沖基金活動上升及高盛在世界融資市場的領導地位提高,令2006年的證券服務表現是歷年最佳。 ■《福布斯》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專題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