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3月18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藝術》男人的小肚雞腸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3-18]
放大圖片

辛偉強(左)、潘燦良(中)、周志輝

文:尉 瑋 圖:由香港話劇團提供

 故事由一幅「白桌布」,不不,一幅價值二十萬法郎的「白色的畫」開始。它也許不是純白的,要是在某個角度細心看,或許會發現一些「白色」的痕跡,在「白色」的畫底上泛出誘人的「白色」光芒。它要不是一幅驚世駭俗的後現代傑作,要不就是一件徹頭徹尾的垃圾。

 不管怎樣,戲中的三個男人算是為它吃盡了苦頭。從開始一點觀點不和擴大到唇槍舌劍,甚至人身攻擊互揭傷疤,焦頭爛額之餘十多年友情也差點泡湯。

 到底是關於藝術的爭論,還是關於人的爭論?都說「女人心,海底針」,那男人心呢?

 香港話劇團06—07劇季的壓軸劇目《藝術》,是一齣令人捧腹的黑色喜劇。由圍繞一幅白色油畫的爭論開始,三個男人連說帶打、「七情上面」,攤出一舞台「男人的小肚雞腸」。那友誼中的虛偽、自大、徬徨、抉擇看得你心驚肉跳之餘,卻仍是不能不笑。

 不想這「男人味」十足的劇本,竟出自一位法國女郎之手。

妙語如珠

 雅絲曼娜.雷莎是當今法國十分受歡迎的劇作家及小說家,《藝術》是她1994年的作品,在法國公演後被譯成36種語言搬上世界各大舞台。

 該劇獲獎無數,除了1995莫里哀戲劇獎(Moliere Award)最佳編劇獎、1997年奧利弗戲劇獎(Olivier Awards)最佳喜劇獎、1998年紐約戲劇評論獎(New York Drama Critics Circle Awards)最佳編劇獎,還第一次作為一個非英語劇作家的作品將托尼戲劇獎(Tony Awards)最佳編劇獎收入囊中。

 2001及2003年,《藝術》中文版先後在上海及台灣上演,獲得無數讚譽。今天,香港的觀眾也終於有機會看這「辣手」女編劇如何描寫男人心態。

 《藝術》的劇本,妙就妙在其「充滿趣味的語言運用」。如同導演李國威所言,當中台詞「就像相聲一樣,三個人一來一往問答巧妙,有味道來又好笑。」  

 更難得的是,她一個女人將男人的刁鑽心事描寫得那麼絕、那麼盡,又精準得讓你無法辯駁。看戲的人,不多不少被刺中痛處,可面紅耳赤之餘亦難忍笑意。笑別人,笑自己,更笑人心的詭譎和關係的複雜。真是不能不服。

 於是台上上演心理戰,言語過招還是表面,背後複雜的心理活動更讓人咋舌。沒有複雜的舞台佈景,沒有炫目的燈光效果,這真是演技的近身肉搏,表演一分不到位都無所遁形。於是,話劇團找來資深演員潘燦良、周志輝和辛偉強披褂上陣,一起揭開友誼真相。

 甚麼是友誼,甚麼是人心?與三位演員言談之間,記者竟已分不清幾分戲劇,幾分人生。

「三個男人一台戲」

 劇中的三個男人,兩性的關係似乎都一團糟:一個離婚;一個與身邊女人「沒甚麼共同點」;一個即將結婚,卻處處受女方箝制。異性關係失衡,同性關係便成為最後的「避難所」,更何況,還是一段十多年的友誼。

 「他的生命正處於一個失重狀態。」潘燦良這樣形容自己所扮演的思哲(正是這位仁兄買回一幅純白色的「後現代精品」,引起連番爭論),「生活中的很多東西他都仍不滿足。於是,想要用藝術——這一好像情操很高的東西,去讓自己變成一個很有價值、很超然的人。他真的具有藝術家的情操麼?沒有,他只是想用這種虛名去確定自己的位置,並得到兩個好朋友的認同,卻恰恰不能。」

 首先不認同的便是周志輝扮演的馬克。不認同的主因,卻並非藝術立場,而是「脆弱」。

 「『我』的性格很主觀固執,喜歡控制別人,表面上很超然的樣子,但其實很孤獨。思哲感覺上是自己的徒弟,『我』教他欣賞藝術。但他漸漸覺得『我』所喜歡的古典藝術已經太舊,好像和時代脫節了,於是要在現代中找到一個位置,去到極端則買了一個白色畫。」

 權威被否定,這看似老練的男人霎時變身小朋友:「哇,他反骨啊,居然想脫離『我』的控制哦,那『我』還怎麼有朋友啊?有些慌亂、『不抵得』,但又很脆弱。」

 兩個男人的口角已是硝煙瀰漫,無奈還有更可憐的人被夾在中間。辛偉強扮演的易邦就是那個最好欺負的「小男人」。他努力維繫友情,本著一貫「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鴕鳥心態左哄右勸,卻最終落得「兩頭不是人」的境況。口水戰逐漸升級,自己也被拖入矛盾中,情緒爆發難以收拾。

「收埋」還是「坦白」?

 女人吵架,霹靂啪啦說出來,也許抱頭痛哭,也許勢成水火。男人吵架,卻要「收收埋埋」,互相譏諷卻還要維持表面平和,矛盾至極。

 劇本精彩就在於寫出大男人的「口是心非」。「例如男人很講『心照』,討厭婆婆媽媽甚麼都講出來,但其實內心在猶豫:朋友是不是真的『心照』的?男人有一些很小氣的東西,但因為社會慣性對男性的設定,總覺得『是男人就不要小氣啦』。所以就算心裡有所想,也會掩飾起來。這個劇本就恰恰把這些東西都揭了出來:原來,人就是這樣的。」潘燦良說。

 劇中矛盾重重,三個男人內心已火爆到極致,卻仍在言語中繞圈,試圖避開矛盾,維繫關係的平衡。「其中有一個場景,三個人想要避開衝突,try to be好脾氣,結果引發出一個很好笑的場景。其實生活中我們也總是這樣,笑笑口地避開矛盾,心裡卻很不舒服。」辛偉強說。

 於是最後,關係進入一個怪圈,「大家開始不坦白,用大話遮掩另一個大話。可能大家選擇了這條路去修補友誼是錯的,但起碼可以避免即時的衝突。結尾時,貌似大家已經合好,可問題是:這友誼還可能繼續下去嗎?」周志輝說男人的友誼,其實真的很脆弱。

 「收收埋埋」、逃避或是妥協也許不能解決問題,那坦白呢?

 「其中有坦白的部分,但大家就因為坦白而翻臉了。那,坦白是不是真的無敵呢?這引起另一個話題。如果真的要去面對這種坦白,我們是否真的能夠承受得住呢?需不需要用第二種哲學去面對友誼這件事呢?還是說大家應該虛偽點,不要那麼坦白,而令這段友情不會有那麼多衝突呢?這樣大家可能會舒服點?」聽辛偉強說來,還真是左右為難。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複雜。《藝術》寫三個男人之間的友誼,可每個觀眾似乎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正如辛偉強所說,劇中所揭示的並不只是男女之間的差別,而是一個價值觀的問題。「通過一幅畫來介入故事,講我們到底可不可以認同別人的價值觀。我們又有沒有將自己對朋友的期望放得太大而變成自己的包袱?」

《藝術》

時間:3月23至25日,27至31日,4月3至8日

   晚上7時45分

   3月31日,4月1日、7日 下午2點45分

地點:香港藝術中心壽臣劇院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