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理工大學語文及傳意學院轄下的中文及雙語學系繼最近獲國家人事部選定為本港唯一一間提供全國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備試課程的指定培訓機構後,為應付未來世界各地對語言專才的龐大需求,該系再接再厲,將於零八至零九學年,推出中文及雙語學(榮譽)文學士學位課程。
理大中文及雙語學系系主任陳瑞端教授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繼理大去年獲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授權,成立全球第40所孔子學院,向非本地生和外籍人士推廣漢語後,今次再獲國家肯定,成為一所提供專業翻譯培訓的學術機構,確定了該系在專業語文教學和研究方面的成就。
事實上,該系於去年九月已快其他院校一步,推出「對外漢語教學文學碩士課程」,她說,現時報讀該課程的學生,不少是在國際學校或招收南亞裔學生的本地學校任教的中文科教師;隨著內地急速的發展,該課程更吸引不少內地學生報讀,因對外漢語教學在內地非常熱門,年輕一代都希望投身此行業。
內地翻譯人才若渴
在零四至零五學年,該系亦創辦了著重實用性的翻譯與傳譯文學碩士課程(MA in Translating and Interpreting),提供專業翻譯及傳譯的基礎知識,內容包括法律翻譯、傳媒翻譯、商業翻譯等,以培訓能熟練運用中英語文的翻譯及傳譯人才。在職從業人員報讀該課程,也可溫故知新,學習最新翻譯理論及實踐技能。
陳教授指出,為迎接全球興起學習漢語的勢頭,該系將於零八至零九學年,推出中文及雙語學(榮譽)文學士學位課程,首年將提供五十五個學額,同時面對內地招生。
該課程將會為學生提供在商業、媒體、科技、法律等行業的應用翻譯專業技巧,及掌握中英文企業傳訊的應用能力。
陳教授指出,學生來港修讀有關課程,可得到在本港各大企業實習的機會,以充分了解本港社會的語言實況。在實習的過程中,學生甚至有機會參予工商機構的各項對外活動,從撰寫宣傳文字、編輯網頁稿件、發放新聞稿、對外的公關聯絡,以至擔任活動司儀等,都是學生可以擔任的工作。通過實習,學生可以學以致用,掌握實際工作環境中運用語言的技巧。
培養兩文三語專才
理大中文及雙語學系具備三十多年翻譯學歷教育經驗,也是本港唯一擁有完善即時傳譯設備的學系。陳教授指出,現時近三份之一本港的法庭即時傳譯員在該系畢業;而該系在漢語研究、翻譯、中文教學與雙語交際等領域具有相當強的科研實力,致力於提供高質素的中英語文課程,培養兼擅兩文三語的專業人才。由零五學年開始,又與英文系合辦「專業中英語文(榮譽)文學士學位課程」(BA (Hons) in Language Studies for the Professions),提供中英語文企業傳訊、翻譯及媒體傳訊等四個專門研習範疇。
中文科老師必讀
為配合中文地位在社會愈來愈重要的發展的趨勢,該系早在九二年起,就開辦「中國語言學文學碩士學位」(Master of Arts in Chinese Linguistics,簡稱「MACL」),課程後來重組,除中國語言學外,還加入中國語文學、翻譯、傳譯、對外漢語教學等四個專業,成為一個組合碩士課程;其中中國語文學和中國語言學專業獲教統局評定為「認可主修中國語文科的學位課程」,為非主修中文科的在職或新入職中小學中文科教師自我增值、投身教育界打好基礎。
正字專家開風氣之先
受電視節目大談「正字」、「正音」影響,港人近年已多加留意生活上的中文語法毛病,但,其實早在十年前,理大中文及雙語學系已開風氣之先,對此展開調查研究。
理大調查
生活錯字
該項研究廣泛調查了本港大、中、小學生寫錯別字的情況,並舉出很多日常生活中的錯別字例子,在媒體廣泛報道下,引發了出版社的興趣,當時陳教授更寫成首本以生活化文字為例、指正港人應用中文謬誤的《生活錯別字》一書,作為一本工具書,該書大受歡迎,至今已再版八次。
談到該書的成功,這位「正字」專家謙稱,理大一向的教學宗旨,是必須與時並進,不能與社會脫節,希望學生踏出社會時,能在實際工作環境中應用所學,故當年所進行的錯別字調查,也是希望了解實況,以對症下藥,幫助學生提升語文水平。
陳教授指出,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事物,諸如廣告招牌、商品宣傳單張、餐廳的菜單,甚至報章的廣告,都出現錯別字現象,學生容易耳濡目染,習非成是,因此集中指出日常生活中的錯別字,有助於學生提高警覺。
創建港首個語料庫
除此之外,該系前身中文及翻譯學系,早在九一年,已創建本港首個「兩岸三地漢語語料庫」,專門收集內地、本港及台灣的報章語料,再輸入電腦統計字詞的出現頻率,從中窺探當代漢語的使用情況。
陳教授回憶稱,由於當時的報紙還未有電子版,文字掃描器的功能又未達理想,以致研究人員必須將報紙文稿逐字輸入電腦;工作何等繁複,可想而知。可喜的是,這項研究項目近年也得到特區政府的肯定,特委托理工大學在這個語料庫的基礎上,研製與香港中國語文教學課程相配合的常用字詞表。字詞表目前已定稿,正在政府印務局排版印刷,相信不久就可跟讀者見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