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亭是林太的女兒,小妮子給我的第一個印象很冷淡,除了眼神中流露出不屑的目光外,她對母親的不滿完全沒有反應。母親越說越氣,對女兒的愛理不理感到很無助,而任憑社工如何努力,康亭只是有一句沒一句的作最簡單的回應。
幾天後,社工再約見康亭。在她眼中,母親完全是不可理喻的。她覺得母親對她諸多管制,例如規定她放學校後一定要吃媽媽準備的小點,有次康亭沒胃口不想吃,媽媽就很擔心,怕康亭不夠營養,要為她張羅不同的補品;母親又愛偷聽她和同學在電話的對話,上星期母女大吵了一場,原因母親趁康亭上學時,翻開她的日記和電郵。康亭覺得對母親忍無可忍,用沉默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女兒長大 需要尊重信任
社工再安排與林太進行面談,她說自己在鄉間長大,父親早逝,靠母親養大了五個孩子。因為要為口奔馳,母親早出晚歸,沒有時間照顧子女。婚後,她立志要做一個完美的媽媽。康亭出生那年,她放棄了工作,做全職的家庭主婦。她每天為康亭做早餐,風雨不改地為康亭送午飯。下午時,她又開始細心準備小點,因為怕康亭會吃膩,她差不多每天都會轉換不同的款式。康亭做功課時,她又擔心光線不足,又怕她會口渴,所以總是忙碌地進出女兒的房間。有時見到女兒在寫信,她又會憂心忡忡,生怕她結識了壞朋友,怕她太早開始談戀愛。但每次問女兒,她總是不願多談。
林太所遇到的問題,是很多家長都有的疑問。明顯地,林太所忽略的,是女兒已經開始長大。她需要的,是母親對自己長大的認同。她希望母親給予自己空間,可以獨立地做決定。她不明白為甚麼只是偶爾一次不想吃小點,媽媽就要小題大作地嘮叨她。因為太渴望母親知道自己已經成長,所以每次見到母親「照顧」和「關心」她,她潛意識都會覺得母親把自己當成小孩子,不信任她能夠照顧自己。
同時,因為林太把所有心思時間都放在女兒身上,故她的情緒亦極易受牽動。在她感到失落時,因為沒有朋友,又沒有娛樂,更沒有整理自己情緒的空間,所以很多時都是盡量抑壓自己的負面情緒。女兒的冷淡彷彿在告訴她,她是一個失敗者。結果,她越希望女兒得到更多,反而令彼此的距離更遠。
要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建立相同的期望其實是很重要的,否則就好像每天為尼姑送上酒肉,卻又埋怨對方不接受自己的心意。 ■東華三院駐校社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