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3月31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攝影的反思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3-31]

梁展峰(展覽策劃人)

 攝影早已「入屋」。自動相機(傻瓜機)的普及讓普羅大眾都能成為「攝影師」,數碼相機和電話相機更讓攝影成為順手拈來的日常娛樂/活動,就連影像軟件都把攝影變成不只反映現實,而是再造現實的創意工具。

 隨著攝影技術的發展和轉向,攝影藝術發展必然亦會有所轉變。現正於文化博物館舉行的「相裡鏡外」和在奧沙藝術空間舉行的「裸體?─造像」展覽,或許可以作為本土攝影藝術轉向的參考。

 其中朱德華的不同作品就展出於兩個展覽中。「鏡裡相外」展出的是文化博物館收藏朱氏的作品,一系列的藝術工作者的照像,捕捉被攝影者(藝術家)的神韻,亦展現他專業的攝影技術。在「裸體?─造像」展覽中,以裸露的女性胴體為主題,並以電腦技術(如Photoshop)將清晰影像模糊化,觀者無論遠近都只能看到一個模糊的裸女,而看不到任何身體細部。

 無論是傳統的機械攝影還是數碼攝影,朱德華關注的依然是「被攝者」的個人特質。朱氏「模糊」的作品讓觀者無法「了解」被攝者(裸女),阻礙了一般男性對女性胴體情慾的觀賞。

 觀眾越是看不清相中人物,越驚覺當下「看」與「被看」的主客對立。反觀年青新晉的創作人,其攝影作品都流露強烈的創作理念,多於超凡技術的展現。

 在「鏡裡相外」當中,周俊輝展出《文藝復興三部典》系列就透過拍攝道具和自己的數碼影像,利用影像軟件以併貼(Collage)風格重製膾炙人口的經典名作,把自己變成作品中的主角。

 相反在《裸體》中,曾劍華展出的相片,既沒有對數碼攝影的色彩「返真」度作嚴緊要求,反而利用電腦軟件為作品加諸色彩特效。作品《鏡花水月》(系列)中,在黑白自拍照的局部加上濃艷色彩,恍如古老的著色相片,為相中曾氏的蒼白胴體提供了女性的意象。

 《女男》系列拍攝曾氏瑟縮於(一個不知名)黑暗角落,高反差的大綠大黑畫面,明顯經過電腦特效調校而成,強化了孤寂氣氛亦構成一份電影劇照的效果。兩人作品都強烈體現影像軟件或後期剪輯對完成作品的關鍵作用。

 另外,周俊輝的《文藝復興》系列以自己不同角度的樣貌和造型替換到原來經典西方名作,它代表著新時代下(大眾)讀者對經典(Canon)的任意使用/改變;曾劍華的另一作品《影子下沉的雨─—馬瓊珠作品》(2005)則拍攝自己裸露的伏在馬瓊珠的裝置作品裡,以別人的空間來界定自己的存在。

 周氏對經典的「操弄」(Manipulation)、曾氏對別人作品的「介入」(invention)都反映部分當代攝影藝術不只著重攝影的重現能力,而是如何閱讀他人作品和攝影背後的「身份」問題─—拍攝者和被攝者的權力關係。

 這正是策展人方敏兒,藉三位藝術家拍攝的「女性」胴體相片,提出裸體被凝視下的主客關係,亦是歷來討論西方女性胴體藝術的其一重要課題。

 (延伸閱讀:欲知更多有關「裸體?——造像」展覽請留意明天本報副刊《藝粹》版)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