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4月1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朱德華: 存在的是與非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4-01]
放大圖片

 如果說李寶勳的作品讓人在完美中驚詫,朱德華的作品則要你在「模糊」中疑惑。

 拋棄了一直以來裸體攝影對於身體的精緻呈現,朱德華運用數碼效果,將畫面模糊。就像一下下將相中女性身體「抹」去,到最後竟然讓形象消失在畫面中。

 他還特意嘗試一種有著「鏡面」效果的相紙,令照片立體反光,從不同角度可以看到不一樣的光暗對比。相紙光滑的質感與流動的視覺效果更加增添了影像的疑惑性。記者也差點被那「消失的人像」騙到,以為作品已經售出,只剩下相框。

 聽朱德華說來,這「似有似無」的概念出自于去年「second skin」(第二皮膚)攝影展。「對我來說,second skin不一定比喻衣服等等,也可以是關於人物的靈魂,或是身份的轉移等等。於是當時我嘗試將相片弄模糊,發現非常切合主題。這一次,則將這個系列更加豐富化,用來表達對於時間、生命的永恆以及存在的價值和意義等東西的思考。」

 存在?在一片模糊中,是存在,還是不存在?

 朱德華以往關於人的作品(人像與裸體),一向關注人的Identity(身份)問題。在他堅持了20多年的黑白人像作品中,譚盾、王家衛等知名藝術家在他設計的場景中表達自身的身份感與時代特性。

 這一次,他也不要給你無厘頭的模糊,而是要你在這「似有似無」的畫面中體會關於「存在」流動曖昧的特性。

 「中學時看很多存在主義的書,在潛意識受到影響。這次的作品是想問,很多東西你是否覺得存在呢?很多人看到那兩張相覺得裡面是沒有東西的,但它其實又是有的。看回人生的價值,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其實也有正面和負面兩种看法。存在不存在、有沒有意義,都在於自己怎麼看。那個不存在的東西其實是在那裡的,但你是否能看到呢?」

 To be or not to be, 全在自己的選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