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譚凱邦背後的油麻地填海區地皮,或會興建屏風樓宇,嚴重影響旺角至油麻地一帶的通風(紅框內為擬建樓宇地皮)。本報記者李見安 攝
【本報訊】(記者 李見安)有環保團體調查發現,最少12幅勾地表中的土地有機會建成屏風樓,當中一幅即將於下月8日進行拍賣的油麻地填海區地皮,更有堵塞西九龍唯一「通風口」的可能,令旺角至油麻地一帶「密不透風」。團體促請港府即時檢討勾地表內土地的拍賣條款,並降低地積比率,避免造成屏風效應。
環保觸覺主席譚凱邦表示,調查了政府勾地表中的46幅土地,發現最少12幅土地有機會發展成屏風樓。他稱,其中一幅位於油麻地填海區的地皮(海泓道、欣翔道與友翔道交界),地積比率高達7.5倍,估計發展商透過豁免地積比率來增大樓面面積兩成(俗稱「發水」),以建成多幢130米高的住宅。
環團促減「發水」比率
譚凱邦相信,樓宇佈局很大機會是「一字排開」、取盡海景,使西九龍形成多幅屏風牆,阻礙旺角至油麻地一帶的空氣流通。他稱,佐敦、油麻地、大角咀及深水步舊區已被多幢屏風樓包圍,而油麻地填海區的地皮,是整個西九龍唯一較大的「通風口」,但該地皮將於本月20日刊憲,下月8日拍賣,擔心會興建屏風樓。
香港建築師學會吳永順認為,政府在城市規劃時,應要預視會否形成屏風效應。他稱,政府由2001年起,容許發展商把一些環保露台、空中花園等公用設施,豁免計入建樓面積之內,令發展商可透過將樓面「發水」來增大樓面面積,因此目前勾地表內的每幅地皮,均有變成屏風樓的可能。
面對屏風樓宇愈建愈多,嚴重影響空氣流通,環保觸覺已把意見反映給地政總署及規劃署,建議當局認真審視46幅地皮的拍賣條款。譚凱邦表示,當局應把握餘下的4日時間,修改油麻地填海區地皮的賣地條款,包括把地積比率由7.5降至5或以下、限制大廈和屋苑間的間距等。
「以前是海景 現在是地盤」
位於九龍油麻地佐敦道與渡船街交界的文華新邨,正正對著即將拍賣的油麻地填海區。居住在文華新邨文華樓的林太表示,大廈周遭均興建了屏風樓宇,使區內環境十分炎熱,經常要開著空調,夏天時每月電費高達2,700元,並說:「以前窗口看出去是海,現在都是地盤,發展商正在興建西九鐵路站,所以十分嘈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