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5月2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通識知識:甚麼是「詩教」?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5-02]

 中國古代詩歌理論的核心是「詩教」。《禮記•經解》云:「孔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所謂「詩教」,是說詩歌音樂對民眾來說,具有教育作用。遠在上古之時,舜叫他的樂官夔用詩樂來教育青年。《尚書•舜典》云:「帝曰:夔!命汝典樂,教胄子,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意思是:帝舜說,夔!命令你主管音樂,教育青年,教導他們正直而溫和,寬宏而莊嚴,剛正而不暴虐,平易而不傲慢。詩表達意志,歌把語言詠唱出來,聲調隨著詠唱而抑揚頓挫,韻律使聲調和諧統一。

 「詩教」並不完全偏重於理性,而是強調理性和感情的融合、節制和淨化。它的美學宗旨是以溫厚和平,怨不怒,哀不傷,樂不淫為致思的始點。而「詩言志」又是詩教的中心點,它對後世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莊子•天下篇》云:「詩以道志」。《荀子•儒效篇》云:「詩言其志也」。《樂記》亦云「詩言其志也」。什麼是「志」?這個問題在漢代就已經取得了一致的意見。《尚書•堯典》鄭玄注云:「詩所以言人之志,意也」。《史記•五帝本紀》即引為「詩言意」。《毛詩序》更解釋云:「詩者,志之所至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它們都是根據《禮記•孔子閒居》:「孔子云:志之所至,詩亦至也」。

 由此可見,「志」是指內心的思想感情,通過藝術的語言和特定的形式表現出來,便是詩了。然而「詩教」說控制著「詩言志」,也就是說,這種「志」,必得陶冶人的性情,培養美的情操,感染好的思想,也即詩必須有引人向上的作用。這種「詩教」說體現了中華民族偏重於情感必須有理性來駕馭,和重視社會的政治功利性的鮮明特點。

摘自《敦煌曲子詞欣賞》序言,高國藩編著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