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5月13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洋」派《北京人》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5-13]
放大圖片

 ■邱歡智

 《日出》來到了香港,《北京人》則開口說起了英語。《北京人》是曹禺創作的高峰,透過一個曾經顯赫的封建官宦家庭的沒落,對人物命運及中國社會進行了更深入的思考。

 「《北京人》沒有將自己局限在一定的範圍中。它講的是女性,一個善良的中國女性如何去付出,乃至犧牲,那種良知仍然感人。故事雖然好像很傳統,但其中的美麗至今仍吸引人。」毛俊輝說。

 愫方,便是那個「善良的中國女性」。她一心地付出與求全,最終失望後毅然告別過去,去追求新的生活。這次的節選,毛俊輝選取了愫方和瑞貞這兩位女性間的一段對話場景,這段關於內心的獨白是毛俊輝心中的「精髓」,是「曹禺作品中最貼近契訶夫風格的表現」。

 比較起《原野》與《日出》的現實風格,《北京人》的舞台注入了更多風格化、概念化的劇場語言。劇場上代表劇中其他人物的假人公仔,女主角在概念式的空間中、並非面對面地對話,種種處理方法都呈現出象徵與表現主義的意象。

 然而說到最特別的,是這個發生在中國傳統家庭中的故事要用英語來表演。「八十年代,我曾在美國接待曹禺,當時便用英文表演這《北京人》作為對他的歡迎。」這次重新嘗試,不僅是毛俊輝對往日的一些懷念,也是對香港話劇團提出的創新挑戰。「原來用英文不只可以做莎士比亞,也是可以做曹禺的。」他說,「在台上,不是聽英語,而是仍然聽曹禺的人物,曹禺的戲。那是他的文本藝術。」在排練中,一眾演員卻發現,英語的melody(旋律)似乎更能表達人物內心美麗的思緒呢。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