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消委會調查顯示,大多數紅酒價格沒有顯著變化。 資料圖片
【本報訊】(記者 聶曉輝)當局在大幅降低酒類稅項時,市民均普遍認為消費者將可受惠。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尤其是啤酒方面,所減價錢只是微不足道。不過,有酒吧業人士及大型超級市場均指出,已竭盡所能作出減價,相信市民最終能夠因此而受惠。
指供應商啤酒減幅少
蘭桂坊行政總裁羅銘華指出,減稅後的葡萄酒來貨價約下調15至30%,他們已第一時間作出反應,縱然舊貨未清,亦已把葡萄酒售價下調約10%,「這數月來,發覺飲開中價葡萄酒的人開始轉飲一些較貴價的酒,即付出價錢差不多,但可嚐到高一級的酒。」
不過,他指由於一罐330毫升的啤酒在新稅制下只省掉0.29元稅額,供應商減價的幅度卻十分少,但他們為響應減稅,亦自行調低7%價錢。
百佳超市指出,早在《財政預算》公布翌日,已下調逾300款(逾70%)葡萄酒的零售價,減幅達15至22%,部分未能下調,主要是基於部分本地供應商只將小部分減稅優惠反映在來貨價格上;同時亦由於航運成本增加及港元匯率疲弱而影響到成本。百佳又指,啤酒主要由本地公司及主要品牌供應,供應商需一個月時間調整有關價格,平均減幅約為1.8%。
惠康超市發言人則表示,減稅推行後需80天才能把舊貨清掉,目前已去貨「七七八八」。發言人指出,不同啤酒品牌調整來貨價的幅度均有不同,已反映在新的價格之內,但強調惠康必定會把貨品價格維持在範圍內的最低水平。發言人指,雖然有部分供應商沒有減價,但為了促進整體消費,惠康亦會調低價格以吸引客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