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5月26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涼風有信 秋月無邊 南音裊裊 風物人情曲中傳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5-26]
放大圖片

 「涼風有信,秋月無邊,思嬌情緒好比度日如年。小生謬姓蓮仙子,為憶多情妓女麥氏秋娟。見佢聲色性情人讚羨,更兼才貌的確兩相全。今日天隔一方難見面,是以孤舟沉寂晚景涼天。你睇斜陽照住個對雙飛燕,獨倚蓬窗思悄然……」——《客途秋恨》

文:曾家輝

 年長一輩應該知道這首《客途秋恨》,但年輕一代可能未聽過,更不知南音為何物。如果說劉德華曾扮南音「神鵰大俠」,黃霑亦在電視節目中表演南音,不知能否勾起大家些少印象。

 筆者早前出席了兩個由香港中央圖書館主辦的「南音:香港文化瑰寶」講座,一個是粵劇名家阮兆輝演講的「地水南音和戲台南音」,另一個是美國匹茲堡大學音樂系教授榮鴻曾主講的「富隆茶樓唱南音:瞽師杜煥珍貴歷史資料」,令筆者明白到,很多被遺忘,甚至未接觸的東西,其實都是寶。

 「南音是地方曲藝,在香港或廣州之外的地區應該很少聽到。近年喜歡南音的聽眾群擴大了,不少粵曲演唱會都會加插一兩首南音。南音是廣州特有的說唱文學,被遺忘了實在可惜,但新一代絕少有機會接觸到南音。」阮兆輝道出了萬千又喜又憂的感慨。

彈奏間 千情萬緒

 現在提及南音,大家可能只會問:「現在還有人唱南音嗎?」南音彷彿只屬於過去的世代,是年長一輩的回憶,或是從報刊得來的一鱗半爪的認識。

 廣東南音又名地水南音,這種說唱曲種流行於珠江三角洲一帶。在20世紀初,南音主要演出場所為私人寓所、酒樓、街頭、妓院等,演唱者多數是失明藝人,又叫瞽師、瞽姬或師娘。在20世紀初,地水南音被吸收到粵劇、粵曲音樂中,成為戲台南音和粵曲南音。

 「南音的演唱場合如茶館、酒家和妓院,只是提供娛樂和聚會的地方,聽眾有喜歡聽故事的,有對音樂認識的,也有旨在消遣,不在意表演者唱甚麼的。」阮兆輝指出,傳統的地水南音在70年代後期已幾成絕唱,而戲台及粵曲南音至今仍為撰曲家所用,由於寄存在粵劇和粵曲裡,才能保存下來,不致失傳。

 若要追溯南音的源起,有人說是廣州本土山歌,後來吸收了外省說唱,形成廣州的說唱文學及音樂。起初也有稱為木魚歌或摸魚歌,到清末年間,木魚歌逐漸發展為「龍舟」及「南音」。

留心中 客途秋恨名伶翻唱

 阮兆輝一面講解,一面唱幾句南音,甚有趣味。「南音的伴奏樂器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地水南音常用的有箏、簫、椰胡、秦琴、洋琴、拍板,通常不多過五件,而戲台南音比較多一些,又運用了中胡、琵琶、大阮、色士風、木魚等。」

 「如果你有看過傳統的南音,應該會發現地水南音的伴奏樂手多數都是盲人,雖然不能閱讀曲本,全仗靈敏的聽覺,演唱者又能以樂器為自己伴奏。戲台南音演出時,演出者自彈自唱的情況已不復再,歌者專心演唱和演戲,伴奏者根據情況輔以曲本的提示伴奏。」

 說到南音的經典,不能不提《客途秋恨》及《男燒衣》,原唱人是名伶白雪仙父親白駒榮。據聞他在20年代中期已把《客途秋恨》灌成唱片,1951年他再重錄,其後在內地於1962年再翻唱及出版,而《男燒衣》在1947年出版。1966年天聲唱片把兩者的錄音收錄於同一張唱片內。兩曲都有伶人翻唱,著名的有新馬師曾翻唱的《客途秋恨》,而《男燒衣》就有阮兆輝1985年的翻唱版本。

 要數地水南音殿堂級人物,也不可不提杜煥。他1910年出生,13歲在廣州跟隨名師孫生學唱地水南音,他和一班盲人在河南潘家還珠橋附近等生意,每晚總有10多位歌者接到生意,每晚的價錢是2.5元左右,一晚以4小時計,大約晚上10時便「散班」,不再等客。

 16歲的杜煥在1926年隻身從廣州來到香港,改用過街賣唱的方式,或由旅館的部長代接生意。30年代,每支曲的代價只是2元左右。1956年,香港電台增設南音節目,邀請杜煥在播音室現場演出南音,節目到70年代初才停止。50多年的演唱生涯,一直到1979年逝世,杜煥最後一次正式公開演唱,是1975年在上環的富隆茶樓,長達三個月,更留下了40多小時的現場錄音。

免遺恨 茶樓記錄曲寶

 70年代中期,榮鴻曾在香港進行粵劇研究時,偶然在歌德學院聽到杜煥表演南音,也在其他地方聽到其演唱。當時榮鴻曾決定盡力把杜煥的歌曲錄下來。為了忠於南音原貌,他找到上環的富隆茶樓,一處充滿香港舊茶樓特色的地方,安排杜煥在那裡演唱及錄音。

 「在富隆茶樓裡,茶客都喜歡一面提著鳥籠,一邊品茗。不少茶客都認識杜煥,趁著空檔時間和他閒聊。每星期3次共15個星期,杜煥唱了很多傳統故事,好像《梁天來》、《武松》、《觀音出世》等。」榮鴻曾表示,富隆茶樓的錄音一直存放在港大亞洲研究中心及美國匹茲堡大學的圖書館。

 在富隆茶樓的訪問中,杜煥對榮鴻曾說:「你話有意義,我就話無意義。」杜煥更以「三不幸」來概括自己的命運——自少家貧、幼年失明,以及南音的衰落。

 「南音本是民間藝術,水準參差,但當中不乏具有文學價值的作品。最出名當然是《客途秋恨》,不但成為最受歡迎的南音之一,也有不少研究者。」榮鴻曾說。

價值高 記事記人更記情

 榮鴻曾更指出,南音與當時人民生活密切,內容顯出當時社會狀況,具有研究價值,除了傳統故事,瞽師即興編唱生動的時事或民生百態,廣州華洋風物,以及杜煥在富隆茶樓即興所唱的長篇敘事史詩,是香港半世紀歷史與風貌的重要資料。

 如果你有聽過南音,可能會覺得最感動人的,是那藏在唱腔的哀怨愁緒,令人心也酸了,大家或許覺得老土,但南音就能唱出那種「人唔傷心唔流淚」的感覺。

 情人之間的生離死別,以南音演繹,更添淒涼之情:「聞得妹你話死,我實在見悲傷,妹呀你為因何事搞到自縊懸樑,人話死咯尚屬思疑,我唔信佢講,今日你果然係死鱈ㄐA叫我怎不悲傷,唉妹呀唔望與嬌彈共唱,唔望燈前月下共你結呢段鸞鳳,呢回任得天上跌一個落薄A唔慌我重想,唉愁有萬丈……」  《男燒衣》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