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6月20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生活語絲:內地「擇校費」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6-20]

吳康民

 內地的「潛規則」,在香港便叫「盤口」或「暗盤」。就是說,做某件事,如何打通關節,要用金錢打點,才能成事。

 這裡還不是說貪污腐敗的事,而是公然行之的「潛規則」。其中最著名的一項,便是為孩子上學而要送上的「擇校費」。

 「擇校費」是你情我願,錢也並不是進校長或教師的口袋,而美其名叫「贊助費」、「捐資助學費」、「轉學費」等等。年終會否將一部分轉作教職員工的「花紅」?則不得而知。

 教育部門三令五申,不得收取擇校費,義務教育就是分區免試入學,禁止招收跨區擇校生。但是家長的普通心態是:「孩子只生一個,教育是件大事。」禁令是禁令,但家長奔走相告的,仍是要知道「擇校費」是多少的「暗盤」。

 家長們表示,現在雖然不再為中小學評級,但一些知名學校的「餘威猶在」,他們的設備和師資的確高人一等。因此,明令禁止轉學、禁止交擇校費,但擇校費仍然名亡實存,只是要家長們自行揣摩罷了。

 記得多年前旅遊印尼時,探訪一位營商的老家長。他說以前某獨裁者在位時,貪污「明碼實價」,各項要走衙門的事,都有具體盤口,交錢了事,乾淨利落。只要把「熟性費」(廣東俗語)打入成本,生意便好做得多。獨裁者垮台,政府機構亂糟糟的,不知新官「要多少」,生意反而難做。

 以此例來觀察內地「擇校費」,頗有相類之處。既有禁令在前,學校報名表格便只能有一項「自願捐資助學說明」,問及多少,答云「自願為原則,金額不限」,這就難倒了家長了。有一位女家長說:「我準備填五萬元,可我怕人家填得更多。」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