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7月3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豆棚閒話:黃道周與茶事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7-03]
放大圖片

 ■黃道周

 ■林長華

 明末的黃道周是一位書法家、理學家,年青時就被譽為「閩海才子」。地理學家徐霞客對他十分敬仰,與之結為莫逆之交,他稱黃道周「字畫為館閣第一,文章為國朝第一,人品為海內第一,其學問直接周、孔,為古今第一。」甚至,清朝乾隆皇帝也讚揚黃道周:「不愧為一代完人!」

 喜歡舞文弄墨的黃道周在生活上嗜好飲茶,他的故鄉福建東山島與台灣隔海相望,介於廈門、汕頭之間,是著名的閩南、潮汕工夫茶盛行不衰的地方,黃道周自小就是在「工夫茶中泡大的」。也許是茶助文思起到的一定作用,黃道周一生著述甚豐,成書幾十種,如《易象正》、《續離騷》、《春秋揆》、《三易洞璣》等等。

 黃道周的家鄉東山島舉凡紅白喜事都要用到工夫茶,平生鑽研儒家學術的黃道周對高雅的茶事十分看重,每次創作書畫前,他幾乎都要沐浴、淨手、焚香、泡飲工夫茶。東山島四面環海,海產豐饒,人們三餐幾乎都少不了魚蝦佐餐,作為解腥的理想飲料工夫茶,黃道周常泡常飲,他說:「寧可一日無米,不可一日無茶」,並習慣稱茶葉為「茶米」,把茶葉擺在大米之上。明朝天啟年間,福建平和縣九峰民眾為答謝王守仁建置平和縣之功,建了一座「王文成公祠」奉祀。當時,翰林院編修黃道周到九峰講學,平和縣教諭藍光奎便向黃道周約寫一篇祠堂碑記,黃道周滿口答應。當夜,黃道周邊品茶邊謀篇,茶助文思,未及四更便已完稿。翌日,藍教諭閱文之後,甚感滿意,奉送一大包銀子做為潤筆。黃道周決意不收,但喜好飲茶的他卻不客氣地說:「貴地特產之茶,送我兩斤足矣!」可見黃道周對茶情有獨鍾。

 明崇禎十年,黃道周升任右諭德掌司經局、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讀學士等職,他不畏權貴魏忠賢一夥,上疏彈劾,觸怒「龍顏」。崇禎十四年他被充軍廣西以後,崇禎皇帝曾召他回京,擬復原職,黃道周淡泊名利,寧靜致遠,他托辭有病到武夷山茶洞寓居講學。茶洞周圍幽谷中所產的茶葉是除「大紅袍」之外最出名的,被譽為茶中隱客的李卷在《茶洞作武夷茶歌》的詩中寫道:「高岑窈壑積空翠,遍植仙芽種特異。雀舌鷹爪著翹英,顧渚蒙山遜韻致。雖雲勝地發先春,焙制精良始絕倫。」茶洞周圍有七峰環抱,谷中有五泉奔瀉,勝景薈萃,環境幽雅,徐霞客認為「比天台的明巖更為奇矯」。對於喜愛飲茶的黃道周來說,隱居在這名茶叢生的環境中,沒有了明槍暗箭,刀光劍影,他更有時間潛心鑽研學問。他的摯友李卷用長詩描述了黃道周品茶時悠然自得的情趣:「碧甌引滿時獨酌,搜索詩腸潤枯涸,遂覺兩腋御涼颼,塵緣蕩盡清虛味……」,武夷山仙浴潭的清泉恰是黃道周烹茶時的用水,甘淳爽口,潭邊的摩崖石刻「茶洞」就是黃道周的墨寶。一六四二年至一六四四年,黃道周在這裡寓居講學中結識了李元仲、黃世忠、鄭牧仲等一幫茶友,並在品茗之中吟詩唱和。黃道周有一首《題屏周八曲山房》,就是在黃世忠幽居的武夷山八曲山房中品茶聊天中誕生的,詩曰:「旅客空招猿鳥悉,道人何意此重遊。書從數閱方知妙,山自頻過益覺幽。遺蛻仙翁長啟齒,含花柚子漸垂頭。滄桑世界紅塵外,漫說麟鸞十二洲。」字裡行間抒發他的一腔愛國情懷。

 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後,明朝覆滅。在烽火連天、國難當頭時,黃道周忍耐不住寂寞。一六四五年,他毅然外出募兵,親率門生和義民九千多人,向浙江信州(今江西省上饒)進發,大破清兵。不幸,終因孤軍無援,兵敗被俘,被解往南京。清廷派人百般勸降,黃道周大義凜然,不為所動。當時降臣洪承疇多次以閩南同鄉和同學等老關係協助清廷勸降,都遭到黃道周痛斥。洪承疇知道黃道周喜好品飲武夷巖茶,虛情假意,命人奉上一杯茶,走到黃道周面前,低聲下氣地說:「請先生用一杯清茶!」身懷反清復明願望的黃道周儘管好長時間沒喝到茶,茶癮難忍,但他一聽到「清茶」就感到逆耳,勃然大怒,擲杯於地,說:「我清粟都不吃,還喝什麼清茶?!」可見喝茶也與黃道周的愛國情懷牽絲掛蘿,這在中國的茶史中是極其少見的!

 當天,黃道周有感而發,匠心獨運撰製了一副妙聯:「史筆留芳,雖未成名終可法;皇恩浩蕩,不思報國反成仇」。聯中巧借「承疇」與「成仇」的諧音,將史可法和洪承疇對比,前者拚死反清,為人傳頌。後者苟生偷安,在權貴面前搖尾乞憐,被人唾罵。這副妙聯抒發了黃道周憂國憂民的赤膽忠心,名聯宛如名茶一樣馥郁甘美,令人回味無窮,至今膾炙人口。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