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7月3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古典瞬間:開封猶太教堂遺蹟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7-03]
放大圖片

 ■開封猶太教寺 (作者提供)

 ■司徒一凡

 說起猶太人與中國的關係,大多數人都知道,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為逃避希特勒納粹的殘酷迫害,有許多猶太人曾移居上海,中國成了他們理想的避難地。其實,猶太人與中國的歷史淵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年間。筆者曾閱讀一本二零零二年美國出版的有關猶太世界的郵票書,從中不經意地看到一枚以色列於一九八八年發行的郵票,發現其圖案是一座綠頂紅牆的典型中國式建築。仔細查看郵票上標註的文字,原來此建築乃建於中國開封府的猶太教堂。經查閱相關資料後,進一步了解到它背後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相信是讀者樂於知道的。

 早在北宋時期,猶太人就來到當時的國都東京(即現在的河南開封)經商貿易並定居生活。公元一一六三年(南宋孝宗隆興元年,亦即金大定三年),他們開始在開封建造這座猶太教堂(亦稱猶太教清真寺),並經自金至清歷代的不斷修築,規模日漸擴大。當時寺內保存著羊皮金字寫經等珍貴的猶太文物。寫經係用毛筆書寫的古希伯來文,筆跡秀麗,其中一部分是明代以前流傳的,後因明末河水淹城,散失殆盡,清初又重寫。至清末,教民中已無人能辨認其文字,經卷遂被外籍傳教士陸續運出國境,流落到外國。

 該寺在一八四一年(道光二十一年)黃河決口時,被拆毀以護城,此後未能再修復。幸運的是一位中文名字叫孟正慶的法籍神甫曾為該寺描繪有兩張圖,一為全景,一為內觀,使這座在開封存在約七百年之久的猶太教清真寺的面貌得以保存下來。由圖可知,該寺東西長一百三十米,南北寬五十米,大門後有一座牌樓,上有康熙御書「敬天祝國」匾額。主要大廳名「一賜樂業殿」(「一賜樂業」是古時對「以色列」的譯名),左右分別立有「康熙二年碑」和「弘治碑」。大廳後面為「天堂」,前述羊皮金字經卷原藏於此。郵票展示的就是該建築的復原模型,它現收藏於以色列首都特拉維夫的博物館內。

 猶太教清真寺遺址位於開封城內北土街北段路東,坐西朝東,南北兩側原稱南、北挑經教胡同,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改稱南、北教經胡同至今。該寺毀棄後,舊址曾被加拿大聖公會購得,今為開封市第四人民醫院。舊址現仍矗立著明弘治二年(一四八九年)重建清真寺記石碑,其上記錄了該寺的歷史,成為猶太人來中國定居唯一有遺跡可尋並留有遺物的實證,是研究中國猶太人歷史與文化的珍貴文物。近年來,此遺蹟已經引起國際間的廣泛重視,國內外不少研究猶太教的專家學者專程到開封進行考察、交流,探尋其背後更多尚不為人知的傳奇故事。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