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昌才
數字入詩,情有「半」鍾,多姿多彩,引人入勝。什麼叫「半」?「半」是夜半三更劃破黑暗、遺響千年的鐘聲,「半」是人約黃昏青山吐玉、天地空明的月亮,「半」是餘暉晚照紅霞滿天、金光燦燦的夕陽,「半」是沐浴春風滋潤雨水、含苞未放的花朵,……一「半」入文,全篇生輝。獨具詩心慧眼的唐人,常常喜歡攝「半」入詩,在有限的尺幅方寸之間展現無限神韻。下面挑選一些 「半」字詩文,稍作點評,與諸君共賞。
張九齡《湖口望廬山瀑布》濃墨重彩,渲染造勢,凸顯廬山瀑布的雄奇絢麗,「半」字功不可滅。「萬丈紅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雜樹,灑落出重雲。日照虹霓似,天清風雨聞。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萬丈紅泉從天而降,氣勢不凡;浩浩長天雲蒸霞蔚,絢麗壯觀。「半紫氛」是詩人昂首雲天、注目生輝的奇異背景,一「半」在天上,一「半」在人間,張九齡真得神仙之味!
青年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遊,對故鄉萬分眷戀,其詩《峨眉山月歌》就表達了這種感情。「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青山吐月,天地空明,不是一覽無餘、渾融圓潤的明月,而是含蘊無盡,誘人遐想的缺月。這半輪秋月,蘇軾頗為欣賞詩仙此語,曾賦詩評價:「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謫仙此語誰解道?請君見月時登樓。」
杜甫《贈花卿》以「半」入詩,描繪音樂。「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錦城權貴花卿宅府,整日絲竹管樂,從酒席豪筵上飛出,隨風裊娜,蕩漾在錦江之上。耳聞不見的樂曲被老杜想像得如此輕舞曼妙,如此活靈活現,給人以「如聽仙樂耳暫明,行雲流水洗塵心」之感,落筆「半」字,既真真切切,又飄飄渺渺,亦幻亦夢。
白居易的《暮江吟》精心為大自然敷彩著色,描容繪形。「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虧。」夕陽落山,餘暉斜照,平鋪江面,與岸齊平,給人以靜謐安閒之感。天氣晴朗無風,江水緩緩流動,江面泛起細波,受光多的部分,呈現一片「紅」 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現深深碧色,江波粼粼,光色萬變,把我們帶進了一個絢麗多彩的童話世界!「半」字摹態摹色,動靜適宜,濃淡相襯,展示出一個艷麗美妙,空明生輝的藝術世界。
唐詩用「半」,存乎一心,妙手偶得,切情切境,增輝添彩,具有引人聯想,催發情思的審美作用。皇甫松《採蓮子》「無端隔水拋蓮子,遙被人知半日羞」,讓我們看到女子的大膽多情而又嬌羞冒失的形象;李德裕《登崖州城》「獨上高樓望帝京,烏飛猶是半年程」給人以貶謫江湖,歸程遼遠的傷心絕望之感;許渾《登洛陽故城》「禾黍離離半野蒿,昔人城此豈知勞?」渲染王城故地昔盛今衰,滿目荒涼之慨;柳宗元《柳州榕葉落盡偶題》「宦情羈思共淒淒,春半如秋意轉迷。」抒發宦海沉浮,人生不遂的失意悲涼……凡此種種,見情見意,「半」字入詩,平添風流,的確值得一品再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