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7月27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解密香港:洗太平地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7-27]
放大圖片

 ■畫家筆下香港鼠疫時期的景象

 ■陳雪玲

 香港開埠之初,瘴氣、熱病、瘧疾等疾病非常流行。從英國來香港的駐軍,幾個月內有四分之一人死亡,而東印度公司隨軍來港的印籍人則有一半死亡。香港早期華人居住環境條件十分差,而港英政府對此惡劣現象表現得愛理不理,最終醞釀成一場大災難:鼠疫。

 1889年初,港府頒布《歐洲人住宅區保留條例》,使華人可居住的地方縮小了,華人聚居的地方人口擠迫,再加上每間屋裡又間隔了很多房間,每間房的大小可能只得六呎乘五呎。而在這小小空間內生活的不單只是人類,住在裡面的人還會在床底養豬養羊,在地牢又有養牛,衛生環境極之惡劣,養牲畜變成養老鼠,結果在1894年終於爆發本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鼠疫。

 鼠疫發生後,政府實行了一些強迫性的政策,比如逐家逐戶搜查,將一些懷疑患者帶去醫院,而且在海上設一艘叫「海之家」的船,專門用來收容鼠疫病人,另一方面,港府為了防止疫情擴散,下令拆毀太平山區的華人住宅區房屋。這次鼠疫令香港2547人死亡,而人口亦由23萬劇減至9萬,商業完全陷於癱瘓。

 為了杜絕鼠疫,港督卜力下令發起滅鼠運動,他想出一個非常「絕核」的方法,就是懸賞收購老鼠行動,政府會以每隻兩仙的身價「回收老鼠」。可是這個「妙計」卻令壞心的人趁火打劫,他們將從外地捉到的老鼠拿回來香港,結果不但老鼠打之不盡,而且他們還將不同的病毒從外地帶到香港,這時,政府始知此計不通,於是捕鼠換銀行動只好草草收場,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卻成了香港市民的習慣。

 「購鼠」不成,政府又另謀新方案,當時潔淨局在街燈電線桿上掛老鼠箱,箱裡裝有電油,給市民將打死的老鼠放入箱內。香港亦因此而流行「電燈杉掛老鼠箱」的俗語,而負責清理老鼠箱和除蟲滅鼠是潔淨局職員是工作,他們當時會穿著黃色的衣褲和膠鞋執行任務,所以被市民戲稱為「老鼠王」。

 由於鼠疫是由老鼠的虱子傳染的,所以當時亦有定期「洗太平地」的做法。每隔不久政府就會將一桶桶的消毒藥水交給市民,要他們將床板、床鋪拿出來曬之外,也要放進消毒槳水裡殺菌,而衛生官員有權進屋檢查,看看有沒有人將病患藏起來。不知算不算因禍得福,鼠疫過後,香港人的生活習慣改變了,變得更注重衛生,而且政府亦在監測水源、動物檢疫和糞便及垃圾處理都作了嚴格的規定,為香港公共衛生事業奠下基礎。

(《解密百年香港.之七》,資料由亞洲電視提供)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