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8月2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藝術文化界的長遠發展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8-02]
放大圖片

 ■左起:葉詠詩、靳埭強、龍向榮

——傑青世紀直航系列之二

 繼上周法律界傑出青年探討律師行業的未來前景,今次探討的行業正是香港人談論已久的藝術文化,三位在該行業獨當一面的傑出青年:著名設計師靳埭強、香港小交響樂團總監葉詠詩和香港敲擊樂中心藝術總監龍向榮,分享從事藝術工作的經驗,以及對未來香港藝術文化發展的看法。

藝術與生活 不可分割

 很多人批評香港年青人不懂欣賞藝術,龍向榮卻認為他們並非不追求藝術,正如他的兒子愛用iPod聽音樂。「年輕人較喜歡流行曲,未必會花幾小時欣賞藝術。從流行文化來看,四周充滿刺激,既然年輕人變得沒耐性,我們可從生活入手,把敲擊樂融入電話鈴聲及動畫卡通片中。」

 葉詠詩贊成藝術要跟生活扯上關係才有共鳴,但明白學生害怕沉悶,所以樂團部分演出亦因應年輕人生活步伐而包裝。「我們會跟香港的藝人或團體合作,利用對方的專長,帶出古典音樂優美的地方,好像與詹瑞文合作的《楝篤交響Show》,以他獨特的演繹向觀眾講解沉悶的音樂知識。」

 靳埭強坦言自己欣賞藝術,正是從流行曲開始,漸漸了解其深層意義及文化。「我認為不應一開始就把作品區分成藝術及流行文化,或者基層還是高尚品味,反而欣賞過後才區分層次。」

藝術教育 為未來播種

 有人認為香港並非沒有人才,只是缺乏優異的藝術家。三位認同這說法,更表示如果教育不夠全面,小孩子對藝術的興趣將會極受限制,影響他們將來選擇從事藝術工作的路向,所以長遠的發展應該從教育著手。

 靳埭強直言:「教育改革絕不能把藝術放在通識課程內,只佔一小部分。」他又提議,未來香港應全面投資在藝術方面,企業應該多加贊助,家長亦應真正享受藝術,與子女參加藝術活動,而不是把小孩子的藝術天分用作爭取進入名校的功利目的。

 龍向榮補充:「有些家長認為,子女取得第二名亦等同落敗。我覺得這樣只會使子女感到太大壓力。如果只為了功利而培育興趣,限定某個時候必須達到一定的級數,當到達小孩子的反叛年齡,將會難以改變。」

 葉詠詩又指出,小孩子對藝術的興趣不單要靠家庭的培育,還視乎學校及教育制度。「小學老師需要兼課,美術老師卻未必學習美術出身。每次上課,學生只能畫畫,連欣賞作品也不曉得。當一位老師面對40名學生,只要每人問一條問題,都已把時間用光了,遑論欣賞藝術。」三位認為良好的藝術文化教育,必定有助未來藝術人才的誕生。

政府推動 提高競爭力

 對於藝術文化的發展,政府的角色相當重要,但三位認為現時政府未能給予足夠支持。葉詠詩希望政府多做事情,肯定本地藝術團體的工作,如能讓更多本地團體或藝人參與一些矚目的場合,就可向大眾顯示,本地藝術工作者亦有能力參與大型表演。

 龍向榮笑說自己先行一步,沒有等待政府。「我開設了敲擊樂中心,看到大小朋友一同參與,他們十分享受。」他同意葉詠詩所言,政府應多加支持,這時就會知道香港人對藝術的反應不俗。

 靳埭強表示,政府應增加對藝術團體的撥款,創造更多藝術教育的職位。「國家在『十一.五』規劃中講求自主創新,周遭城市亦以創意為核心,保持相當的競爭力。」他們皆認為藝術訓練出來的創意,將會成為未來社會發展的重要原動力。

 (以上內容摘自由港台第一台與傑出青年協會聯合製作的《傑青世紀直航》第2集(8/5),節目由06年傑青呂宇俊及邱焱主持,逢星期日下午1至2時於香港電台第1台(FM92.6-94.4)播出,港台網站www.rthk.org.hk提供重溫。(整理:黃仲賢)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