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14歲能考入中文大學醫學院,刷新該校最年輕的學生紀錄,令何凱琳格外備受重視,但有醫學界人士預期,正因為她太年輕,日後進行實習或畢業後執業,恐難以取信於病人;而當事人何凱琳原來早有心理準備,「我會盡量在診治前向病人多加分析情況,希望獲得其信任。」答案頗為得體。
如果一切順利,凱琳修畢先修班加上常規的6年醫科課程,畢業時約21歲。醫學會會長蔡堅表示,醫生並非「天馬行空」的工作,是需要按前輩的指導、勤力地學習,不能單靠高智商去解決問題,而年紀太輕亦可能予人不定性、不成熟的感覺,病人可能會出現質疑或不信任對方的情況,故過去醫學院取錄醫科生時都會訂下最低年齡。
蔡堅指,「據港大內科學系教授黎青龍引述,當年他以16歲入讀醫學院,曾經過多次的講數過程才能成功。」故若以凱琳14歲入讀醫科,到醫院實習時亦只是約18歲,若她要檢查病人的私處,如胸部、性器官等,「病人是否可以接受及容忍呢?病人又是否願意畀佢摸呢?」這些都成為凱琳實習時可能會面對的困難。
醫委會發牌不考慮年齡
至於執業醫生有否年齡限制,蔡堅指港大及中大的「醫仔」欲執業,須持有大學頒發的認可證書,當中包括1年實習經驗,再由醫務委員會決定是否發出執業資格,年齡並非醫委會發牌的考慮因素。
前線醫生聯盟羅智峰表示,年齡不是行醫的最大問題,最重要是其性格及能力是否能夠體會病人痛楚,即使年紀及外貌年輕,只要用心行醫,亦會為病人所真正接受。
凱琳的小學校長劉明基稱,凱琳獲中大錄取為特別生已是她人生中的第4次跳級,他回憶起小凱琳剛剛入讀小一時曾出現適應困難,「我擔心她入大學後亦會遇上同樣問題。不是說她智力不夠,而是希望大家不要忽視她仍只得14歲,希望大學不要把她拔太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