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9月26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琴台客聚:漢學界的另一顆星——馬漢茂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09-26]

彥 火

 在海外的漢學家中,德國漢學家顧彬的言論是最出格的,他除了把當代中國文學形繪成一堆「垃圾」之外,他還表示,中國作家如果不懂外文,是當不好作家,並表示,魯迅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懂日文、德文、俄文。

 一個好的作家,如果用本國文字寫作、寫自己熟悉的題材,非要懂外國文學不可,未免有點牽強。隨便舉二例,曹雪芹不懂外文,難道《紅樓夢》不偉大嗎?!沈從文不懂外文,難道他的文學成就不高嗎?!以上的例子俯拾皆是,並不希罕。

 顧彬是德國的漢學家,既是專家,當然不大會信口雌黃。一個作家,如果多懂一、二種外國文字,可以直接涉獵外國作家原著和直接接觸到其社會、風俗、文化,眼界自然開闊得多了。但這決不是判斷一個作家好壞的準則。

 說到德國的漢學家,還有一位馬漢茂。他是當代中國作家和作品的研究者,出版過不少當代中國作家評論集。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前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許覺民,曾與香港三聯書店蕭滋、馬漢茂協商出版一本《當代中國作家百人傳》,由許覺民(筆名潔泯)當主編,分別出版中文(繁、簡體)、英文、德文版,旨在向海外介紹當代代表性的中國大陸作家,是一本普及書,筆者也參與其事。在八十年代,這是一樁很及時、很有意義的事。入選的一百位當代中國大陸作家,不包括五四以來的新文學作家,主要是一九四九年解放後的作家,入選的作家是經過嚴格的甄選的。當時榜上有名的包括有高行健、顧城、阿城、楊煉、孔捷生等等,當然也有個別見遺的,如北島。

 馬漢茂曾為這本書穿梭於波昂、香港、北京之間。這本書如能如期出版,對海外認識當代大陸作家大有裨益,可惜原出版計劃最後未能完全實現。許覺民只好在一九八九年六月在北京匆匆出版一個簡體字本,至於馬漢茂為之努力的德文版,則結局未卜。

 馬漢茂長年研究漢學,是德國海德堡中文系的博士,又在台灣大學做過後博士研究生。大抵是在那個期間邂逅夫人廖天琪(她也常在香港刊物寫文章,據馬漢茂透露,她原是台灣某大將軍的千金)。娶了中國太太的馬漢茂,他的此生與「中國」這個名字更難分難捨了。一九九一年馬漢茂因抑鬱症自殺,是國際漢學界的損失。

 我與馬漢茂結識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八十年代後期,我因工作需要,每年秋季都要跑一趟法蘭克福國際書展。書展期間,馬漢茂都要來書展的攤位看望我。有一年,一俟書展結束,他便開長途車從法蘭克福接我到波昂他的家作客。他的家掩映在一片蓊鬱的綠樹叢中,他特在二樓客廳上建一個小閣樓,權作為一個小客房,客房下懸著一道垂梯。換言之,要從垂梯爬進客房,則大有「躲進小樓成一統」的況味。

 馬漢茂雖是德國人,但從他的一口漂亮的普通話,和平常起居飲食一體的中式化來看,更像一個中國人。馬漢茂過去到中國總要經過香港,幾乎每年都要跟他見一、二次面。後來交通方便,北京與德國有直飛飛機,他便很少來港。我又不必每年去法蘭克福參加書展,見面的機會愈來愈少了。

 馬漢茂逝世後,讀到劉再復悼念馬漢茂的文章,劉再復在文章中提到馬漢茂主編了《大陸當代文化名人—公民社會的開創者評傳》,是否是這本百人作家的變身,不得而知。馬漢茂是當代中國作家研究的佼佼者。他的研究是紮實、系統而深入的,可惜斯人已逝,「我確信,馬漢茂的名字不僅屬於德國,而且屬於星光明明滅滅的中華文化大地」。(劉再復)。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