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沈文榮的心中,還有更大的規劃。本報上海新聞中心傳真照片
本報上海新聞中心記者:崔清華
無數的光環圍繞著這位全國知名的企業家、十七大代表,當他如約坐在記者面前的時候,給我們的印象卻是那麼的樸素與近人,在時間不長的採訪中,他爽朗的笑聲和他對行業及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執著深深感染了記者。從45萬元自籌資金起家的鋼鐵小作坊,到全世界最具競爭力的第23家鋼鐵企業,30年來他本色依然,他就是沙鋼集團董事局主席、總裁兼黨委書記沈文榮。
翻開沙鋼的「十五」規劃和「十一五」規劃,沈文榮和所有沙鋼人的追求躍然紙上:「將沙鋼建設成為資源綜合利用、生產與環境和諧友好的綠色鋼城。」他這樣告訴記者:「百年老廠應該是綠色的!」
5年30億變廢為寶
固體廢渣基本全利用,98%廢氣得到綜合利用,95%廢水重複利用,沙鋼95%以上的工業「三廢」實現了循環利用。有位外地鋼鐵廠的老總來沙鋼參觀,特地多帶了一雙皮鞋,因印象中鋼鐵廠到處是煤渣和粉塵。沒想到直至離開,他那雙皮鞋也沒派上用場。五年裡,沙鋼在節能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上投入了30個億,沈文榮伸出三個手指。
61歲的沈文榮對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有著深刻的理解:「企業家把企業搞上去,是對國家最大的貢獻,但污染了空氣,弄髒了水源,不僅企業和職工自吞惡果,我們也會是社會的罪人。」
目前,沙鋼三分之一以上的經濟效益來自循環經濟。談到最近的工作重點,沈文榮告訴記者,在企業內部,節能減排與調整產品結構以及循環經濟是重點,目標是建設好「綠色鋼城」,這也是沙鋼新五年規劃的重點。外圍方面,緊緊圍繞中央關於不斷提高鋼鐵產業集中度的政策要求,通過併購聯合,資產重組,做好、做強、做大企業。沈文榮說,「至2010年爭取年銷售收入超1,000億元,奮力躋身世界500強。」
談起創業的艱辛,沈文榮顯得很淡然:「小到一個家庭,大到一個企業,再大到一個國家,做好一件事情都不容易。」80年代缺資金,困難的時間把自己的工資拿出來,還發動企業的職工掏錢出來,「不這樣就生存不下去。」他感觸地說,「原始積累的過程是艱苦的過程,其實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所有的企業都是一樣的。」
辦企業難不過長征
90年代企業要做大規模,想得到有潛力的項目,在審批上難,他用「千磨萬磨」來形容這階段的難,他笑著說,「萬里長征難不難,最後順利到達陝北,還有什麼比這更難呢?」他認為現在發展和壯大起來的企業都不是很輕鬆地走過來的,「其中的細節都可以寫成精彩驚險的小說故事。」他鄭重而認真地說,「中央政府也難,要照顧到方方面面,要權衡得失,要實現共同富裕,要讓13億人民都接受,這比一個企業的選擇更難。」
還有一個思想障礙上的難,雖然沒有更多的展開,但看得出,30年來的思想鬥爭在沈文榮身上一直沒有停止過。對民營鋼鐵企業沙鋼來說,過去30年來,它一直以「鯰魚」的方式生存在一個強敵環伺的競爭環境裡,就在離它所在的張家港不足200公里的上海,雄踞著中國最大的國有鋼鐵集團 —— 寶鋼集團。
沙鋼正是在國有公司和跨國資本的雙重壓力下,憑藉著驚人的成本控制能力與靈活的市場應變能力,從一個45萬元起家的鋼鐵作坊頑強成長為一家年銷售收入587億元人民幣的民營鋼鐵公司。
話又說回來,再難也走過來了,「我就是對改革開放有信心,工作苦不苦不要緊,有機會在改革開放的時代表現自己,充實地工作,幸運的是困難之中做成功了,這就是最大的欣慰很滿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