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0月16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農民的貼心人麻晶莉 告別講台下鄉 20年扶農不輟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0-16]
放大圖片

 ■麻晶莉看到自己帶頭培育的水稻新品種獲得成功,喜不自勝。

本報駐黑龍江記者白文波

 27歲放棄大學講台選擇與農民為伴;36歲選擇研製抗災藥劑,為農民挽回巨大經濟損失;45歲選擇重新創業 —— 麻晶莉,現任黑龍江省農科院大慶分院黨委書記、院長,碩士研究生導師。自1983年大學畢業以來,她先後工作在農業高等教育、農業科研、農業技術推廣等不同工作崗位,為農民傳授技術知識,幫助農民解決實際問題,被譽為「農民的貼心人」。

 回想當年,麻晶莉以超過分數線50多分的成績被黑龍江省八一農墾大學錄取。她說:「我是在城市裡長大的,從來沒有接觸過與農業有關的東西,被八一農墾大學錄取後家裡人不願意讓我去,但為了留住高分考生,學校領導來做我的工作。我被學校領導的誠意打動了。」畢業後麻晶莉留校任教,協助老師搞課題,以她的聰明才智,很快就成了老師的得力助手。她的導師曾經說過:「麻晶莉,你將來一定能成為微生物學術界最有名氣的專家!」

城市姑娘與農業結緣

 富錦是黑龍江的農業縣,麻晶莉又是學農業出身,她覺得既然學了農業就應該學有所用,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和技能為家鄉農民找到一把致富的金鑰匙。1987年,27歲的麻晶莉為了將所學的東西運用到家鄉的農業生產,毅然告別大學講台,回到家鄉富錦市經濟作物推廣站工作。從此,她就與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結下了不解之緣。從一名微生物學者到農業技術推廣帶頭人,又投身農業科技組建農科院大慶分院,麻晶莉始終與農業和農民打交道,她笑稱:「我這輩子是注定與農業結緣了!」

 麻晶莉一直堅持和農民一起在試驗區裡忙碌,春天幫農民選種,夏天為農民提供技術指導,秋天驗收實驗成果,冬天給農民講課,風吹日曬,摸爬滾打,轉眼就是20年。

 1996年6月,富錦市發生了歷史上罕見的玉米莖基腐病,發病面積達到40多萬畝。麻晶莉請教省內外玉米和植物病理學專家,專家認為,此病無法可治,一旦感染只有毀種。面對這種情況,如果選擇毀種,農民的損失巨大,但自己沒有任何責任;如果選擇防治,一旦不成功,不僅後果不堪設想,而且自己也要負相應的責任。儘管希望很渺茫,她和同事們始終沒有放棄努力。經過反覆實驗,三天後,終於配到了一種對防治玉米莖基腐病有初步效果的藥劑。農民說:「麻老師,是毀是治我們就等你一句話。」望著農民渴求的目光,她果斷做出決策:「防治!」在科技人員和農民的共同努力下,終於挽救了大面積要毀種的玉米,避免了農民即將遭受的巨大經濟損失,同時也攻克了一道技術難題,填補了玉米莖基腐病防治技術的空白。

勇擔責任挽農民損失

 麻晶莉還先後為富錦成功引進了高油脂、高蛋白大豆等優良品種,她到田間指導種植技術,往往一待就是一天。她說:「農民不了解新品種的特性,要指導他們如何施肥、噴灑農藥。」麻晶莉多年來引進的優良大豆品種,使富錦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大豆之鄉。

 2006年,麻晶莉被任命為新建的黑龍江省農科院大慶分院院長。面對要放棄熟悉的工作環境和優越的生活,還有即將高考的女兒,她猶豫了,但領導的信任讓她下定決心來大慶。

 建院之初,全院上下只有麻晶莉和一名副院長,連一間辦公室都沒有。經過一年多的努力,麻晶莉像變戲法一樣使黑龍江省農科院大慶分院擁有了嶄新的辦公大樓和上千畝的試驗田,還有來自全省各地的60多名農業專家學者。這其中的艱苦只有麻晶莉自己知道,從找辦公地點,到找試驗田,再到建設新的農科院大樓,她每天馬不停蹄地奔走在前往各地的路上,一台新車一年就跑出了15萬公里的路程,是一般車輛幾年也跑不出來的。在重重困難下,麻晶莉使黑龍江省農科院大慶分院實現了當年籌建、當年科研、生產全面鋪開的良好局面。領導來到大慶分院,感慨地說:「這簡直是個奇跡,只有麻晶莉這種奇人才能做出這樣的怪事啊!」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