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0月17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展成就 賀盛會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 龍豈池中物 乘雷即騰飛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0-17]
放大圖片

王潤濤、李南方、本報記者 吳秀民

 被譽為「國寶」的中國一重:中國第一重型機械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一重),前身為第一重型機器廠, 始建於1954年,1960年6月經國家驗收正式全面投產,為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建成的第一家重型裝備製造企業,曾被周恩來總理親切地稱為「國寶」。

 金秋十月,走在中國一重330萬平方米廣闊的廠區,看到正在總裝的重大技術裝備林立,感受著中國一重五十餘載歷程,「中國裝備業母機」的魅力不由得讓人心生敬意。在與中國一重總經理吳生富的交流中,我們真切而深刻地解讀著中國一重50年來自主創新與不斷發展的道路。

身繫國家經濟安全

 裝備製造業是工業基礎性產業,中國一重身系國家經濟命脈與國家安全。吳生富神色凝重地說。

 近年來,我國裝備製造業取得了很大發展,但突出問題是裝備製造業不僅缺乏核心技術,而且缺乏國際知名的自主品牌和世界一流企業。當前我國裝備製造業出口的迅速增長是建立在大量進口技術和元器件基礎上的,對外技術依存度居高不下,產業發展受制於人。

 出於市場保護和全球戰略的考慮,很多國家嚴格控制對中國的高新技術及產品輸出。而中國多年來,以市場換技術、市場換設備,亦步亦趨,被動研發,巨大的市場空間被搶佔。

 發達國家之所以特別重視裝備製造業的發展,不僅因為它在本國工業中的比重、出口、積累、就業、貢獻均佔前列,更在於它能為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和生產提供重要的工具,是促進相關產業技術升級和發展的重要依托,是提升經濟水平不可或缺的戰略性產業。

 中國一重通過五十多年的發展,以維護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為己任,目前主要為國民經濟各基礎行業提供冶金設備、礦山設備、鍛壓機械設備、大型鑄鍛件、工礦配件、石化容器、核電設備等八大類重大裝備。同時,在冷、熱連軋機、加氫反應器、特種軋輥、核電等產品製造領域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堅持自主創新道路

 一畢業就在中國一重工作的吳生富,經歷了一重輝煌之後的沉寂,他從一重厚重的工業底蘊中,不斷思考:作為企業當家人,如何帶領企業再創輝煌?

 富拉爾基區總人口二十多萬人,一重職工和家屬就達八萬人之多。一萬三千多名職工,年產值僅能達到四、五億元。人員流失嚴重,職工每月僅能借二百元工資勉強維持生活,曾被戲稱為「二百公司」。

 發展潛力不外乎設備、人才和技術,在機制、體制和產品結構上下功夫。從需要一顆螺絲釘都要自己生產的大而全、小而全,到少而專、精而強開始轉變。化人力資源為優勢,實現新的薪酬機制,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看準市場,定位企業發展方向,找差距,挖潛力,集中優勢資源謀發展,幾年時間,中國一重就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訂單已經排到了2010年,現在不是缺市場,而是重點放在如何保證按期交貨,保證信譽,如何研發下一代產品。

 依靠自主創新,2004年中國一重實現商品產值22個億,2005年又增長50%,2006年在2005年基礎上翻了一番,2007年原定80億元,現在要達到88億元產值。吳生富充滿豪情地說。

 88億年產值,這在5年前,似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是一個想都不敢想的數字。但是,吳生富說,我們這樣一個大廠,怎麼可能就年產值只有4、5億元呢?我們要敢想、敢幹!

 我國「十一五」規劃和「中長期科技發展綱要」明確提出,要在未來掌握一批事關國家競爭力的裝備製造業,使該領域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中國一重擁有兩大國家級中心——國家級技術中心和重型技術裝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形成一批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主導產品,其軋機、加氫反應器、核反應堆壓力容器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通過不斷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實現了自身「造血功能」,為企業持續發展增添了後勁。2005年中國一重專項技術研發資金為1.29億元,2006年專項技術研發資金達到2.52億元。不惜重金,引進、留住高端人才,同時加強技術人才隊伍培養,現在企業1.3萬名職工中,技術人員佔到三分之一。

 掌握核心技術,自主創新則是前提。中國一重通過不斷學習、總結和創新,逐步積累、全面掌握了成線工藝、設計和製造方面的經驗和技術,已經形成了以技術為核心,集科研、裝備、製造領域的全方位科技創新體系,在八大產品領域確立了行業技術優勢,完成了完整的產業佈局,實現了專業化、規模化的轉變。

 由於自主創新能力的不斷增強,通過貫徹國家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政策,使中國一重服務的冶金、石油石化、能源、電站、礦山、汽車等大型企業的投資成本開始大幅度下降,其經濟效益翻番增長,核心競爭力不斷攀升。

不辱使命 碩果纍纍

 自行設計製造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鞍鋼1780毫米冷連軋機及平整機組。成功研製了熱壁加氫反應器新型母體材料及千噸級反應器。承接了中國首個實驗快堆項目,為神華集團製造了國際上第一台套重達2044噸的煤液化反應器。

 2006年年底投入使用的世界最大、 性能最先進的15000噸自由鍛造水壓機。

 正在承製秦山600MW、大連紅沿河1000MW核反應堆壓力容器等產品都使一重躋身國際先進製造水平行列……

 50多年來,中國一重為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提供機器產品百萬餘噸,填補工業產品技術空白400多項,開發研製新產品300餘項,創造了多項「中國第一」,打造了著名的「一重」品牌。說到這些,吳生富神采奕奕。

 中國一重高度重視產品品質,建立科學的質量保障體系並擁有先進的產品質量檢測手段,產品獲得多項「國際通行證」,先後取得了ASME、 壓力容器、民用核承壓設備及美國ABS、中國CCS船級社等多項製造許可證,通過了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產品品質始終保持國內領先水平,部分達到國際同類水平。

 中國一重自主開發研製和與國外名企合作生產的近40套高端、中端冶金設備基本上獨佔了寶鋼、鞍鋼和武鋼等大型鋼鐵企業的主要生產線,其中冷連軋機、熱連軋機分別佔到了國內市場份額的80%和50%以上,使我國重型機械產品的製造水平躋身國際先進行列。

 核電核心鍛件生產,代表著裝備業的最高生產水平。中國一重能生產百萬千瓦級核電核心鍛件,是全球四大、中國唯一的核電鍛件製造廠。秦山核電是中國核電國產化的典範,列入國家重點建設專案的二期擴建工程由兩台65萬千瓦壓水堆核電機組組成,是迄今為止國內自行設計的最大容量的核電機組。由一重承製的核反應堆壓力容器是核島心臟設備,具有不可更換性,而且是第一次完全由國內製造企業獨立建造,即從原材料的冶煉、鍛造、熱處理、機械加工、焊接到最終發運出廠均由一重獨立完成。具有研發能力、掌握先進技術和擁有製造實力的中國一重,將擔負起核電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的責任,在加快我國核電自主化進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翔龍騰飛 任重道遠

 重大成套裝備的設計製造和成套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個國家裝備製造業的發展水平。中國一重每年產值以54%高速增長,用核心技術挺起了「中國脊樑」。

 中國一重一直以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為目標,不斷開拓和進取。目前已擁有六家控股子公司和一家全資子企業以及兩家三級控股子公司,分佈於齊齊哈爾、大連、上海、天津等四地;各子公司和子企業分別從事重型裝備產品的綜合性生產、專業化製造和服務、國際貿易以及設計和研發,使一重具備了從研發、設計、到生產製造、裝配、運輸以及進行國際貿易的綜合能力。

 同時,中國一重先後與國際著名重工企業,如德國西馬克、美國P&H、日本三菱和日立、法國法瑪通、奧地利奧鋼聯、韓國斗山重工等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係。

 國資委主任李榮融視察中國一重後指出:企業要發展,必須具有國際競爭能力,擁有高科技、高附加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中國一重要緊緊抓住這次振興東北的機遇,為進一步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從只能為需方做加工,賺代工費;發展到一條生產線設計、製造、安裝;再到現在的工程總承包——工廠設計、設備生產安裝、基建施工一條龍服務,附加值越來越高。技術領先,品質精良,交貨迅速,一重有了定價話語權。

 中國一重的發展不僅僅是一重的發展。中國一重的發展不僅具有象徵意義,更是推動著中國工業發展的源動力。推動下遊行業發展,乃至整個國民工業的生產與發展。

 吳生富表示,中國一重的發展得益於黨中央、國務院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機遇,得益於國家宏觀經濟的高速發展,得益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國家和省、市政府對一重的全力支持,得益於一重敢於走自主創新、自主集成之路。

 談到中國一重發展的明天,吳生富依舊是面帶著微笑的「吳式思考」:一重要代表中國裝備製造產業,在世界佔有一席之地,肩負起國企應有的責任。

 中國一重的目標,是要在富拉爾基建設世界最大的鑄鍛件和專業化備件生產基地,在大連建設重型容器和核電設備生產基地,在天津建設重型技術裝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成套設備製造基地,實現國內首台、首套重大技術裝備的研製和相關科研成果的工程化及產業化。

 中國一重,正以翔龍之勢騰飛。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展成就 賀盛會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