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位於海峽西岸經濟區最南端的漳州市魅力無限
文:本報海峽西岸新聞中心記者 林志鴻、特約通訊員 章軒 圖:漳州市新聞辦
今年以來,位於海峽西岸經濟區最南端的漳州市招商引資、項目投建動作頻頻。福建省最大不鏽鋼生產項目剛剛開工,廈深鐵路漳州段和廈漳跨海大橋又通過國家部委評審,即將動工。前者預計年產值達到300億元,而廈深鐵路漳州段和廈漳跨海大橋兩個項目的投資分別達80億元和20億元。
有經濟專家對此指出,大投資、大項目潮湧漳州,表明該市「工業立市」、「依港立市」的發展戰略成效凸顯。「十六大」以來的五年時間,漳州市經濟發生結構性戰略性重大轉折,該市已由農業大市向港口大市、工業強市、生態名市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工業挺起了漳州經濟的硬脊樑。
五年前,漳州規模工業企業數僅727家,產值239億元。漳州市委書記劉可清、市長李建國率領的領導團隊認為,福建省海峽西岸經濟區戰略的提出,給漳州帶來了前所未來的發展良機。得益於「海西」建設的大背景,漳州市按照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總體佈局,適時制定並實施了「依港立市、工業強市、開放活市、科教興市」的發展戰略。一線骨幹作用的拓展,沿海港口優勢、外向帶動優勢、對台合作優勢的充分挖掘,漳州市突出特色,積聚實力,通過依港立市推進工業強市,社會經濟發展效益與速度並進。漳州穩步邁向海西港口大市、工業強市、生態名市的建設目標。
厚積薄發 「漳州製造」叫響全國
漳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大力扶持規模工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實施項目帶動,營造工業發展氛圍,經過五年發展,漳州製造業迅速做大、做強。
2006年,該市規模工業企業數迅速增加到1392家,比2001年增加了將近一倍;實現產值785億元,比2001年增長了220%。2005年以來,該市共引進投資5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2000多個,其中不乏燦坤、台塑、艾默生、日產等一批台灣百大企業和世界500強企業。
得益於漳州「工業立市」戰略的實施,五年來一大批在漳州的企業快速成長並成為行業領頭羊。龍溪軸承生產的關節軸承在品種數和產量上均居全球之首;萬利達便攜式DVD美國市場佔有率第一;多稜鋼砂有限公司的鋼砂和鋸條全國市場佔有率90%以上;華藝集團生產的石英鐘表機芯全球市場佔有率20%;紫山集團的蘆筍罐頭出口量全球第二;燦坤實業有限公司的電熨斗和煎烤器產量全球第一。
氣勢如虹 產業集群發展迅猛
同時,漳州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以新思路、新措施、新機制、新技術,大力發展食品、機械、材料、能源四大主導產業和製藥、傢具、電子三大重點產業及金屬製品等13個特色產業集群。
據了解,2006年該市電子信息產業總產值120億元,成為繼福州、廈門之後福建省第三個電子信息生產基地,我國9大電子信息生產基地之一。
為了開闢工業發展的空間,增強發展的後勁,漳州市委、市政府把汽車、鋼鐵、能源、船舶作為戰略產業來發展。2001年到2006年,該市四大戰略產業總產值從23億元增長到191億元,增長了7.3倍。汽車工業從產值不足億元增長到41億元;鋼鐵工業產值從剛過億元增長到47億元;能源產業產值過百億元,已成為閩省最大的電力輸出市。
2006年,漳州市輕重工業的比重調整為55.3:44.7,輕、重工業齊頭並進,表明漳州進入了以重工業為重點的工業化中後期階段。
蓄勢待發 臨港經濟潛力巨大
港口是漳州最大優勢和核心戰略資源,漳州做強做大工業最有力最有效的支撐是港口。2005年,一德公司石化項目和石化專用碼頭一期項目在一片歡騰中正式破土動工,打響了漳州深水良港建設第一炮。金秋十月,記者來到古雷港,看到日供5萬噸的供水工程正緊鑼密鼓建設;5.36公里的新杜古公路延長線工程也在加班加點施工;漳浦一德石化有限公司的石油化工公用碼頭、液體化工儲罐區工地上一片繁忙……
這一幅幅如火如荼的建設畫面,展示漳州臨港經濟發展巨大潛力。統計數據表示,2006年,全市臨港工業產值超過200億元,其中鋼鐵、汽車、船舶產業分別增長46.5%、73.3%和335.1%。
如今,漳州綿延682公里的海岸線上,七個港區蓄勢待發,築巢引鳳。這裡已建成萬噸級以上泊位10個,擁有首批對台定點直航試點口岸和3個國家一類對外開放口岸,全市港口吞吐量超過2240萬噸。
龍海燦坤家電產業基地、東山水產品批發市場等項目已竣工投產,福欣不鏽鋼項目獲得國家發改委核准,台灣玻璃和旗濱浮法玻璃項目分別落戶漳浦和東山,申龍客車、日產遊艇等項目已經落地建設……如此巨大富有潛力的港口「磁場」,不斷吸引著眾多臨港型大企業到漳州「安家落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