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本報駐雲南記者 周亞明、原曉暉
近年來,怒江電網先後投資9395萬元,完成了農網建設改造一、二期工程,使全州29個鄉鎮260個行政村125690戶通了電,集邊疆、民族、宗教、貧困、高山峽谷為一體、被稱為扶貧攻堅「上甘嶺」的怒江,正在掀開新一輪扶貧開發的新篇章。
怒江電網公司董事長汪正軍說,作為國有資本控股的地方電網企業,「關注民生,情暖萬家」是我們企業的基本理念之一。在怒江扶貧開發的偉大進程中,怒江電網要作出應有的貢獻。
主動承擔獨龍江孔目電站建設
按照「政府引導、國家管網、多家辦電、公平競爭」的相關產業政策,怒江電網的國有電源資產已於2004年7月1日零時起,依法有序全面退出市場。
但獨龍江孔目電站的情況卻頗為特殊。獨龍江孔目電站是涉及一個特少民族的脫貧、發展、進步的重大政治問題,從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關注,是國家解決獨龍江無電問題的扶貧工程,項目建設資金由國家無償扶持投入。根據州委、州政府的部署安排,怒江電網義不容辭地承擔建設該項目的光榮使命。工程於2005年11月開工,在項目建設中廣大建設者克服了交通不便、氣象條件複雜多變、信息閉塞、有效施工周期短等困難,統籌規劃,周密部署,精心組織,確保安全,保證質量,在2006年11月實現了電站投產試運行,充分展現了公司「關注民生,情暖萬家」的社會責任理念。
農網建設暖人心
怒江集邊疆、民族、宗教、貧困、高山峽谷為一體,被稱為扶貧攻堅的「上甘嶺」。但資源多、人口少、後發展的州情卻成為當地脫貧致富的得天獨厚的優勢。依托礦、電兩大資源優勢,怒江州委、州政府明確了「礦電經濟強州」的戰略目標——「經濟要發展,電力必先行」。
農網和城網改造是怒江電網公司極其重要的任務。近幾年來,公司在為110kV主網累計完成投資32317萬元的同時,農網、城網建設改造全面啟動,先後完成了農網建設改造一、二期工程,完成投資9395萬多元。怒江電網認真落實「關注民生,情暖萬家」的社會責任理念,緊緊抓住農網、農村電氣化、城網建設改造的歷史性機遇,全面加強農村供配電網絡的建設和完善。「十五」期間,公司新建35千伏變電站22座、變電容量6.8萬千伏安,35千伏輸電線路568公里,全州29個鄉鎮260個行政村中已通電249個,行政村通電率達96%,全州有125690戶,通電108751戶,通電率達86.5%。
怒江電網公司充分認識到農網改造是「關注民生,關注三農」的德政民心工程,工程的實施有利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和和諧社會的建設,因此將該項工程提升到政治的高度抓實抓好。農網改造工程是一項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深入到每戶農戶,涉及面廣,加之由於怒江地形惡劣、交通閉塞、農戶居住分散,工程建設點多面廣戰線長,建設難度極大。在工程建設中要取得社會的廣泛認同和支持,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群策群力建設好農網工程,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作出積極的貢獻。
以城帶鄉的「怒江版本」
從企業追求利潤的角度講,農村電網的建設和運營,無疑是「賠本的買賣」。汪正軍隨便算了一筆賬,去年,怒江全州農村售電收入僅900多萬元,而公司僅用於線路維護、農村供電職工工資等支出就達1500多萬元,公司當年對農村供電成本支出貼補570萬元。
汪正軍笑談,到一戶農戶收一次電費,也許就是幾毛錢,最多不超過三元錢,但遠的地方,也許要兩三天才能去一個來回,「有時收的電費,還不夠開一張發票的工本費」。
調研結果顯示,怒江至今還有2萬多戶8萬多人沒有用上電。初步估算,要解決這些問題,需投入4個多億的電源和電網建設資金。照目前的情況推斷,50年也收不回投資。
但汪正軍卻認為很值得。他本來就是農家子弟,深知農民缺電之苦和盼電之切。逐步解決這些問題,已經列入了汪正軍的工作時間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