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本報駐黑龍江記者 畢詩春
作為中國農業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如今,黑龍江墾區一年累計生產糧豆3639億斤,向國家上交商品糧2538億斤,可以滿足京、津、滬、渝四大直轄市和解放軍三軍官兵一年的糧食需求,已成為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糧食戰略後備基地和現代農業的示範基地,被譽為國家「抓得住、調得動、能應對突發事件」的「中華大糧倉」,而中儲糧北方公司在其中更是功不可沒。
拓荒成就大糧倉
「全國大糧倉,拜託黑龍江。」這是溫家寶總理對黑龍江的殷切期望。提起建設「中華大糧倉」,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下屬北方公司是功不可沒的。中儲糧北方公司地處嫩江流域的松嫩平原,佔地面積71.7 萬畝,其中耕地面積48.5萬畝,林地9.1萬畝,還有兩座中型水庫。公司墾區屬大小興安嶺過渡帶,年平均氣溫零下攝氏1度,無霜期僅110天左右,主要種植小麥和大豆。
中儲糧北方公司橫跨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曾經是一支肩負屯墾戍邊歷史使命、有著光榮傳統和驕人戰績的軍墾部隊。先後經歷了鐵道兵時期、總後勤部時期和中儲糧總公司管理三個階段。
1962年,一支穿著皮大衣的隊伍將拓荒之火從幾十個點上燃燒起來,10萬多畝荊棘叢生的荒原立刻變成了火海,沉睡千年的黑土地漫漫甦醒過來了。1962至1983年的22年間,嫩江基地官兵一直在執行屯墾戍邊的雙重任務中,這期間成就了真正的「全國大糧倉」。
變更成為大經營
1984年1月,嫩江基地番號變為「總後勤部嫩江基地」,這不僅是一個名稱的變更,而是基地發展史新篇章的開始。
歸屬總後勤部以後,中央軍委、總部首長和機關對嫩江基地發展非常重視,給予了5年免交利潤「放水養魚」的優惠政策,並在政策、科技上、物資保障以及改善基地官兵生產生活條件等方面給予很大支持。於是,嫩江基地大膽改革,實現由行政指揮型向生產經營型轉變,由高度集中向簡政放權型轉變。
嫩江基地在抓好農業生產的同時,始終牢記屯墾戍邊的神聖職責,始終堅持「姓軍不姓民」,始終堅持經常化的管理和經常化的思想政治工作相結合,保證了部隊的高度穩定和集中統一。
科技成全大奇跡
歷史的車輪剛駛入21世紀,中儲糧北方公司迅速實現農業現代化,用世界最先進的機械設備和現代化生產模式裝備自己的農業,不斷創造著農業增效、企業增收、糧食增產的奇跡。從此,中儲糧北方公司插上了科技興農的翅膀。
2001年1月10日,解放軍總後勤部和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在北京舉行了交接簽字儀式,這標誌著肩負著近40年屯墾戍邊任務的全軍最大的旱田農場從此轉變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的國有獨資企業。這是中儲糧北方公司——嫩江基地發展進程中又一次歷史性的拐點。
六年來,中儲糧北方公司根據品種種植情況和市場變化情況及時調整種植結構,成立了專門的良種繁育場,實施了「沃土工程」和「節水灌溉工程」,優良品種使用率達到100%,被國家有關部門認證為綠色有機食品生產基地,進一步穩固了中國北方農業生產基地的重要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