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0月21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沁縣中部地區的後起之秀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0-21]
放大圖片

——特色產品 奠定產業富民之基礎

圖文:石波

 在中國三大階梯的第二個台階中段,在素有「天下脊」之稱的太行山西麓,有個丘陵起伏、綠疇平湖錯落交映的地區叫沁縣。這裡四季分明,土肥水沛,交通便利,環境條件優越,是濁漳河的肇源之地,海河流域的生態綠洲。

 沁縣文化底蘊深厚,是三晉文明育化之地,素有「冀南文藪」之謂,古代為山西直隸沁州的開府之壤。受詩書傳家觀念的影響,不善商賈的沁縣人在改革開放初期錯失了機遇,加之地下礦產資源開發難度大等原因,一度成為本地區經濟欠發達的縣份。近年來,這個縣創新思路,重新認識自身的優勢,圍繞生態抓農業開發,深度招商抓項目建設,瞄準特色改善人居環境,綜合經濟能力和發展水平大幅提升,沁州大地一派生機勃發的喜人景象。

 2005年4月17日,長治市畜禽產業化經營推進現場會在沁縣召開,全市13個縣區學習推廣沁縣畜牧產業發展經驗。這次會上,沁縣以區域化養殖,標準化經營為特色,展示了以「兩種三養三大開發」為主的農業經濟戰略成果,贏得了全市同行業驚羨的目光。沁縣積極調整興農思路,把特色產業作為農民增收的新渠道,引導農戶在核桃、蘆筍、食用菌、大棚蔬菜、沁州黃穀子種植加工,鴨、兔、牛養殖加工等8個重點產業上上規模,上標準,僅用三年時間,全縣核桃、沁州黃基地分別擴展10萬畝,麻鴨、肉鴨發展500萬隻,建成北河、景村、徐陽、後溝等十多個百萬隻以上養殖基地,養兔標準化小區發展10多個,存欄1000多萬隻;發展肉牛育肥規模基地22個,存欄10萬多頭;青椒、白菜等大田菜每年穩定在15000畝,錯季蔬菜大棚1萬畝,蘆筍突破4000畝,食用菌基地3個,大棚300個。此外,藥材種植加工、蠶桑、梅花鹿養殖等農業項目也有明顯增長,玉米深加工、紅高粱訂單農業悄然興起,為效益型農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龍頭企業是農業產業化開發的引擎。2005年,引進外地商人投資興辦的玉泉養殖公司,在景村建立肉鴨養殖基地,一年建成集孵化、育雛、加工、冷儲、銷售一體化的大型企業。佳美食品公司改制後,對核桃產業發展帶動能力有效增強,出口產品琥珀核桃罐頭市場一直看好,核桃基地三年擴展到四萬畝。沁州黃小米集團公司採取園區化、標準化生產模式,發展基地10萬畝,原米收購價每市斤達到2元錢,米農年增加收入1.6億以上。三大農字號企業規模和帶動能力進一步增強。此外,各類農業聯合體和農戶公司如雨後春筍迅速發展。禾寶藥材公司在5個鄉鎮40多個村發展藥材基地2700多畝,並形成產加銷一條龍模式。糖膳寶南瓜公司,以當地傳統南瓜為主,開發基地3000畝,南瓜粉、南瓜條銷售收入20多萬元。松村康維食品公司,是一家新發展起來的農戶公司,投入資金近百萬,系列山楂製品打入太原等地超市。以食品加工為主的農業企業迅速發展,玉米、核桃、酸棗、中藥、鴨、兔等基本實現了就地加工轉化。

農民思想觀念發生巨大轉變,對於規模經營、產業化發展、產業化經營、標準化生產、綠色GDP、健康食品生產有了新的認識,表現出自覺主動調產的強烈願望。牛寺鄉西安莊、韓家莊、秦家莊等村民創造了種樹、養雞、種藥材等「三層樓」生產方式;楊樹平帶頭租地入股,創造了股份制大棚經營新模式。郭村鎮冀家凹農民李國偉帶動周圍村60多戶村民創辦了養兔合作社;故縣鎮余凹農民任樹南創辦興盛兔業公司,發展標準化養殖,畜產品率先打入歐盟市場。「羊頭山沁州黃小米合作社」等特色產業合作組織全縣註冊達280個,創辦農戶公司56家,近17000農民乘上市場直通車。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