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赤峰雲銅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除雲銅派出的八位管理人員外,所有員工均由當地招用。
本報駐雲南記者 周亞明 錢林桃 原曉暉
2007年6月3日凌晨5時34分,雲南省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發生6.4級強烈地震,50餘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接近19億元。
地震發生後,雲銅第一時間組織捐款,幫助災區人民渡過難關。在總共260萬元捐款中,包括集團公司捐200萬元,雲銅玉溪礦業公司捐30萬元,雲銅思茅山水公司捐20萬元,以及雲銅鋅業公司捐10萬元。
類似這樣「雪中送炭」的事情,雲銅集團不知做過多少次。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在有些企業僅僅是個口號,而在雲銅,已經成了企業的性格和本能。
採訪雲銅集團董事長鄒韶祿時,「責任」是他提到最多的一個詞。鄒韶祿所說的「責任」,內涵極其豐富。須臾不忘社會責任,無疑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千方百計讓下崗職工再就業
由於歷史的原因,雲銅集團原有的二級企業基本都是「服役」數十年的老工廠、老礦山,飽受計劃經濟體制遺留下的各種「痼疾」的困擾。為了企業的發展和職工的新生,關閉破產勢在必行。從1997年開始,雲銅集團先後關閉破產了十家老國有企業。
「我們關閉破產不是簡單地搞一賣了之、一走了之,而是一邊搞破產,一邊搞重組,千萬百計安排下崗職工再就業。」鄒韶祿說。
雲南銅業集團公司所屬東川礦務局由於資源枯竭,資不低債,於2000年納入國家政策性破產,涉及在職和離退休職工3萬多人。為了妥善安置破產企業職工,不但通過重組新企業實現了1.1萬餘人再就業,而且在東川區再就業特區設立雲銅工業園區,吸納原東川礦務局職工2500人,安排其他勞動力5000餘人。雲銅工業園區成為再就業特區內啟動最早、投入最大、產值最高、吸納失業人員最多的工業園,受到省委、省政府領導的表揚。
同時,雲銅集團還提出了「121」方案,作為促進東川區再就業和解困的長效機制,即實現一個移交—離退休人員移交屬地管理;建立兩項基金—包括特困救濟基金和寒窗助學基金;推進一項工程—即東川再就業特區雲銅工業園工程建設,力爭解決1萬人的就業,重點解決夫妻雙方失業的困難家庭,使每戶至少有一人實現再就業。
保護資源和保護環境
在「2006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活動中,鄒韶祿曾公開闡述雲銅在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上的責任感。他說,開發和保護礦產資源是我們的社會責任。在勘探過程中、開發過程中一定要保護資源保護環境。雲銅就是要在開發中保護環境,在生產中保護環境。
近年來,雲銅集團不斷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創新採礦方法及技術,使相當部分的深部礦體、邊緣礦體及難採礦體得以開發利用,平均選礦回收率由86.62%提高到89.88%。在選礦環節,加強對選礦工藝技術的研究攻關和設備改造,通過精細化管理,提高選礦回收率和有價金屬的回收利用。
與眾多冶煉企業一樣,雲銅股份公司的發展也經歷了從高排放、低產出到節能減排、環保高效的階段。
2002年到2006年間,借助於艾薩爐冶煉工藝的引進吸收,雲銅股份的「三廢」做到了達標排放,其中外排二氧化硫削減了44%,每年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達20餘萬噸。雲南省政府已經把雲銅作為循環經濟試點企業,國家環保總局更稱讚雲銅為「中國銅冶煉清潔生產的典範」。
反哺社會 熱心公益事業
「我們公司一貫倡導愛心、慈善、感恩、反哺社會的價值觀和文化理念,對社會公益事業一向非常支持。」雲銅集團黨委副書記陳雲祥說。
雲銅集團對社會公益事業的支持實實在在地表現在行動上。在雲南省勞模基金、英烈基金、見義勇為基金、青少年發展基金、希望工程、殘疾人基金等多個社會公益和慈善事業的捐款名冊上,都可以找到「雲銅集團」的名字。
在集團公司的帶動下,雲銅的很多二級企業,都成為當地社會公益事業的積極參與者。
在原東川礦務局關閉破產基礎上組建的金沙礦業公司,經過6年發展,一躍成為東川經營規模最大、綜合實力最強、上繳稅收和社會貢獻最大的當地支柱企業,在周邊新農村建設、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教育事業、扶貧濟困送溫暖、社會公益事業等方面先後捐助資金2741萬元。同時妥善處理歷史遺留問題,累計償還債務3700餘萬元。
地處迪慶德欽縣的迪慶礦業公司在開發礦山的同時,因地制宜推進新農村建設和民族人才的培養,撥款100萬元與當地政府成立了協調組,領導帶頭對當地貧困學生進行資助,投資300餘萬元架橋修路,捐助20餘萬元給當地藏民開展傳統節慶,重大節日都主動到困難村民家「送溫暖」。
據不完全統計,僅從2005年到2007年上半年,雲銅集團捐助各種款項就達40多項,共計1.5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