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9月份消費物價指數,按年上升1.6%,與8月份相同;不過,食品價格按年升幅由4.6%,擴大至6%,其中蛋類食品及豬肉升3成。巿民指樣樣食品都貴了,有經濟分析員預料,隨幵食品價格及租金上升,通脹會持續升溫。
9月份整體消費物價指數按年上升1.6%,與8月份相同;撇除差餉寬減因素後,實質通脹率為2.7%;其中食品價格按年升幅最大,按年升幅由8月份的4.6%,擴大至6%,但由於政府在今個學年,向入讀非牟利或者私立幼稚園的學生,提供1萬元的學前教育學券,以及旅遊費用升幅收窄,抵銷了食品價格上升的部分影響。
租金維持雙位數增幅
在各類消費品中,食品價格升幅最大,其中蛋類食品急升32%,豬肉升3成,罐裝肉類、家禽及牛肉升幅都超過2成。
有巿民表示,近幾個月,樣樣食品都貴了,「覺得(食品)貴了差不多有2成,蔬菜、罐頭、油都貴了很多。」「樣樣都貴了幾毫至1元不等,到食肆食一碟飯都加了1至2元,每個小菜就貴2、3元。」
東亞銀行首席經濟師鄧世安表示,進口食品價格及租金上升,預料會帶動通脹持續升溫,「通脹壓力上升,主要是有兩部分,食品價格特別是內地入口方面的食品,9月份升近11%。而租金方面,巿價租金維持在雙位數字增幅,住屋部分會逐漸增加通脹壓力。整體來說,通脹升溫趨勢仍持續。」
政府發言人說,隨幵寬減差餉的影響,在上月消失後,預期整體通脹率會在第四季上揚;此外,食品價格上升、人民幣升值、美元疲弱及近期油價上漲,將為通脹帶來上升風險。但近期公屋減租,及勞工生產力持續上升,未來幾個月可以紓緩物價上升的壓力。
|